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浅谈“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2013年08月16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浅谈“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这段话的基本涵义为:经方是根据草木金石药物寒热温凉的不同属性,测度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凭籍药物的性味功能,以及自然气候感应适宜的情况,分辨药石的性味不同,应用寒凉或温热的方剂,疏通郁闭,解散瘀结,使机体恢复平衡中和的状态。如果辨证失误,治方失宜,用热药来治热证,用寒药来治寒证,虽然对机体的危害还没有外在的表现,但体内的精气已经受到损伤了,阴阳已经失去中和平衡了,这是失于误治。

 

  这段话最后说的“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实际上就是经方治病的关键所在。经方治病的目的在于“反之于平”,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就是“中医”二字。

 

  关于这句“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理解,多数人没有深入参透其中的要义,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病与其让下等水平的医生乱治,还不如不治,让机体自身修复,这反而能抵得上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治病的疗效。

 

  这是望文生义的理解,没有反映出经方治病的精义。

 

  试想,有了病能不去治吗?轻病有时可以依赖自身机体的调节慢慢修复,而正气虚弱之人患病,或患危重之病证呢?机体处于正虚邪盛的状态,不靠方药因势利导来扶正祛邪(或祛邪助正),能自我修复吗?

 

  笔者认为,“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句话,实际上蕴涵着经方辨治的精髓所在。这里的“中医”实际上是一种状态,是经方治病所应当达到的一种中和平衡状态。

 

  这句话确切的涵义应当是,有病被庸医用药“失其宜”,误治到了“不治”的地步,也就是说治成了“坏病”了,病情已经很危重或缠绵难愈,难以治好了,必须以经方“通闭解结,反之于平”,使机体达到“中医”的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伤寒论》中,论述误治而致坏病的条文有77条之多,可见违反“中医”的治疗法度而“失其宜”的治法是何其多呀,至今也是屡见不鲜。

 

  《广韵》曰:“平,和也”。“平”在治病理念里就是“中医”的平衡状态。

 

  经方治病的法度就是辨证明确,无“失其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素问.至真要大论》)。“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素问·三部九候论》)。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8/15/content_765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