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09月03日
构建经络医学理论须认祖寻根
□ 王居易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报
王居易,男,1937年生,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届毕业生。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曾任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针灸系主任、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院长、《中国针灸》杂志主编。现为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专家,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设立名医传承工作站。
过去较多强调对经络“外可度量”,而忽视了“切循”。经脉在体表和肌肉之间的缝隙,是可以被医生切循到的。正是这些缝隙连结、沟通人体的表里内外,运行人体气血津液,完成人体的营养、代谢、成长、衰退全过程。
经络的气化是指在经络系统中各种物质能量的转化,从而实现人体的生长、发育、生存过程;是指阴阳的转化,由于阴中复有阴阳,阳中亦复有阴阳,故气化的层次不可穷尽,一切生理病理过程都是气化过程。在人体气化过程出现障碍的时候,在其经络中一定会出现异常。
经络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由于历史原因,经络医学被边缘化、淡化,医生似乎掌握了一些腧穴的部位、主治、操作就可以胜任针灸治疗工作了。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针灸学理论发展的滞后,极大地影响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其实,针灸是在临床实践中创立的治疗技术,在长期大量临床经验积累的同时,借助于当时的文化、哲学思想成果,升华为经络理论。随后又经过临床实践的不断补充、修正,最后才创建了经络医学。从而对中医学、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力。
追根溯源,针灸学并非是在实验室和解剖学中获得的,而是产生于《黄帝内经》等经典记载的经络医学理论中。笔者对经络理论的认识过程大约经过了30年的时光,代价巨大。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发展针灸并不排斥现代医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寻找针灸学的理论根基,必须“认祖寻根”,从传统经典理论中解读经络的本质,构建现代的经络医学。笔者在此想就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经络的结构与功能
《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脉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只可看见络脉,那么经脉是不是就不能被我们认识了呢?
《灵枢·经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这里的“肉”是广义的,泛指皮脉肉筋骨等有形组织;切循则指在体表切按、循推;“分肉”泛指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包括皮脉肉筋骨之间的间隙、各种组织膜间的空隙、内脏分叶间的缝隙等,或许还包括组织中的所有间隙。
我们过去较多强调了对经络“外可度量”,而忽视了“切循”。经脉在体表和肌肉之间的缝隙,是可以被医生切循到的。正是这些缝隙连结、沟通人体的表里内外,运行人体气血津液,完成人体所有脏腑、器官、九窍、组织(皮脉肉筋骨)的营养、代谢、成长、衰退的全部过程。
分肉间及分肉的外周是经络的两类主要构成内容,是经络气化的参与者,因此,经络是控制、调节、平衡气血津液营养吸收代谢的重要执行者。
经络是分肉的缝隙,但这缝隙的边缘(外围)必由各种皮脉肉筋骨的外膜围成,在膜的深部还有皮脉肉筋骨的组织,由于分肉的缝隙有宽窄、浅深、大小(文献中用溪、沟、池、海等字形容)的不同,故文献亦用井、荥、输、经、合或出、溜、注、行、入来形容肘膝以下主要腧穴的经络气血运行特点。
经络的气化和特点
解读经络,过去较多的只关注到经络的走向以及经络连结脏腑、肢节的结构,说到气化也多认为是脏腑的气化。实际上经络气化是经络理论体系中更为重要的内容。
经络的气化是指在经络系统中各种物质能量的转化,从而实现人体的生长、发育、生存过程,主要是指阴阳的转化,由于阴中复有阴阳,阳中亦复有阴阳,故气化的层次不可穷尽,一切生理病理过程都是气化过程,在人体气化过程出现障碍的时候,在其经络中一定会出现异常。
如自然环境的变动,先天后天环境的差异,社会环境的变动,人精神环境的变动,都需要经络的参与、控制、调节,只有使经络气血平衡才能使人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以下主要从4个方面加以讨论。
经络承接、化解六气的变化和伤害
古人将自然环境的变化归纳为六气。六经外接六气,内调脏腑,对人体发挥着“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超过了六经的调节与平衡能力,人体不能适应就要发生疾病,轻则经脉病,重则累及相应的脏腑发病。由此可知,六经必须时常与六气相应,使人体与自然界保持协调统一。
所谓化解是指经络通过对气血的控制、调节,使六气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此时虽有经络异常出现,但人体并无明显不适。运用经络调整可以起到“未病先治”的积极作用。具体到六经的功能与作用,分述如下。
(1)太阴经 含手足太阴经,为阴分之表,专主在里之出,有利水化湿,行气调气的功能。太阴经对外接纳湿气的影响,对内控制水湿的代谢。这一过程的完成不仅需要脾气运化,还要靠肺气的调节。因此凡见诸湿肿满、气机失畅,调之太阴皆可取效。例如,临床遇到喘咳胸满,足附肿胀的病症,笔者选用手足太阴的尺泽、阴陵泉,以行气化湿,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少阴经 含手足少阴经,为阴分之中,专主阴分之出入转枢,有泻火清心,疏通阴络的功能。少阴经对外承接热气的影响,对内透发络脉闭阻。因此凡见热邪内闭、疮疖火毒或心络脑络郁滞,可调手足少阴经。临床上笔者常用通里、照海治疗少阴络脉郁滞的失语症。
(3)厥阴经 含手足厥阴经,为阴分之里,专主在里之入,有育阴安神,养血调经的功能。厥阴经对外承受风气的作用,对内有疏风、熄风的功能。凡见风邪客络、风动伤阴诸证,可选厥阴经治疗。临床上笔者常用内关、蠡沟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用大陵、行间治疗阴血郁滞的失眠症,常能获效。
(4)太阳经 含手足太阳经,为三阳之表,专主宣发、行阳,有温阳解表,升阳散寒的功能。大阳经对外抵御寒邪入客,对内行阳化气。凡见寒邪袭表,阳微气化失常的病证,皆可取太阳经治之。临床上常用京骨、束骨治疗项背强痛,回顾不能,包括一部分颈椎病患者,亦可取效。
(5)阳明经 含手足阳明经,为三阳之里,专主在里之阳,有腐化水谷、传导糟粕,维养胃气,温煦肌肤的功能。阳明经对外承受燥气的影响,对内调节燥与湿的平衡,凡见腐化失常,传导失度,肌肤枯萎皆可取之阳明经。临床上常用手三里、足三里治疗慢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等顽症,常能获效。
(6)少阳经 含手足少阳经,为阳分之半表半里,专主筋骨,募原之间,有清泄、疏解的作用。少阳经对外承接火气的影响,对内平复肝胆相火之升越,调理少阳之郁结。凡见火热之邪上逆,少阳失于疏泄之头痛,目眩,胸胁胀满,便秘等诸种郁结之证,均可取少阳经治疗。临床上笔者常用外关、足临泣清泄少阳风热,用支沟、阳陵泉疏解少阳郁症,每每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