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医保健 >> 综合保健

春捂“秋冻”并非人人适宜

2013年09月13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春捂“秋冻”并非人人适宜

 

 

 

本期博主:王国玮 北京中医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秋天进行“秋冻”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适宜秋冻人群以中、青年体质较好的为主,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身体调节功能已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是不适宜“秋冻”的;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和弱不禁风的人则更不宜“秋冻”。秋季最好的锻炼方式是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加强,有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天进行秋冻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虽然“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春与秋虽都是过渡季节,但仍有差异。我国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

 

  这说明,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暖和。所以,适当的秋冻就有一定道理了。但是,秋冻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的。

 

  “秋冻”适宜中、青年

 

  适宜秋冻人群以中、青年体质较好的为主。当天气变化比较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即“冻一冻”是可以的。但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气温急剧下降时,还进行“秋冻”而不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招灾惹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所以,秋冻也要适天气情况而定。

 

  老年人不适宜“秋冻”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身体调节功能已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是不适宜“秋冻”的。这是因为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所以不要“秋冻”。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9/12/content_77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