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临证不可固恃一药

2013年09月23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临证不可固恃一药

 

 

 

——读《余无言医案》有感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红十字国际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余无言(1900-1963)原名余愚,江苏省阜宁县人,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经方派”医家,学验俱富。他崇尚经方,辨证精准,用石膏、大黄治伤寒、温病,量大且效验卓著,被称为“石膏、大黄先生”;在上海业医30年,治疑难重病和伤寒、温病殊多。

 

  《余无言医案》原名《翼经经验录》,系其生前自撰稿。记载的医案涵盖伤寒外感、温热病、妇科、儿科疹痘、水臌、食中等内科疾病,以及疔痈疔疮等外科疾病,每案均有精要之阐论。

 

  余无言文笔甚好,所录医案引人入胜、令人读得畅快淋漓,如痘疮实热险证医案中,“乙医漫应道”的“漫”字,便把随意回答的态度活脱脱表现在眼前。他不仅对患者家境背景,患病过程,患病症状描述得详略得当、形象生动;对医治过程、方药加减变化、病理病机分析条理分明,详尽细致;用药处方更是有理有据,处处依据病体变化,辨证论治。他对自己的独特经验毫不隐瞒,并将无效病例亦记录在案,向读者请教,其谦虚严谨的态度实在值得当代医生钦佩和学习,笔者现将自己研习所得介绍如下。

 

  严谨客观 擅于学习

 

  余无言擅于学习旁人经验,并创新应用。听闻红藤单方一味煎服可治疗肠痈,便查阅医籍考证红藤,后见杨玉衡《伤寒温疫条辨》肠痈秘方与之同,更坚定信心,用红藤为主,合《医宗金鉴》丹皮大黄汤法,加减紫花地丁、忍冬藤,治疗肠痈更为全面。

 

  湿温夹食和热病夹食重症案,借鉴《南齐书》褚澄治李道念食鸡一案,用苏子泻下鸡鸭肉食滞。严谨求实,临床试验治疗奔豚证用桂枝代替肉桂则无效,认为《伤寒杂病论》中桂枝加桂汤,加的是肉桂。先生解释“盖桂枝气味俱薄,散表之力为专。肉桂气味俱厚,温里之力为大。”

 

  医德高尚 医术高超

 

  余无言大医精诚,竭力救治垂危重症患者;体恤贫穷患者,用石膏代替羚羊角、犀角清表里之热;肉桂价格昂贵,就将肉桂减量,多予桂枝;强忍丧女心痛,用所获经验救治小儿麻疹夹食重症多例;耐心向患者解释药意,告知患者煎药法、喝药法以及药后反应,叮嘱药后饮食。

 

  诊断细致。辨察细节审定寒热虚实、辨别类证,如医案中有“照中医看来,此满腹之痛,并非盲肠炎,盲肠部有压痛点,而右腿必不能伸直。此是简单之寒滞作痛。”突显其诊察之细,他于望闻问切四诊中特别重视切法,“察其舌苔,则湿腻而灰黄,扪之粘指。”“细察其胸背皮肤,似有白痦隐于皮下,但不明显。红疹虽有,但亦不多。诊其六脉迟缓,与体温之高不相应。”“皮肤之白痦,已渐透出,而扪之格手矣。原有红疹,颜色亦较鲜艳。”可见他不仅扪舌上是否有津,扪胸腹背足皮肤寒热平滑润糙,甚至不避痦疹、肿块。

 

  重视体质,量体化裁,辨证论治。余无言曰:“我们应十分重视患者的体质现状。如忽视于此,难以在施治中获得满意的疗效,往往可能产生‘施治不效’或‘过犹不及’,甚至产生不良的副作用或加重病情之弊。”“中医诊疗中辨证思维和因人制宜的圆机活法,也是衡量医者诊治水平高低的一杆标尺。”

 

  诊治有序,无思维定势,对草医单方无偏见。治疗气郁食滞哕证,舍旋复花、代赭石等常药,用调味承气汤加疏肝醒脾之药治愈;用清肝养血汤治疗肝郁导致的漏下;地榆散单方解决多年漏经;正虚邪实,用补益方和驱邪方交替使用治疗疟疾;因脉证均实,先用大陷胸汤减轻结胸重证症状,考虑年事已高,改用瓜蒌为主合小陷胸汤及葶苈泻肺法,再以调理脾胃剂善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拘常规。用生梨、西瓜汁、葡萄糖注射补充津液;注射握姆纳丁(Omnadin)增加体内蛋白质,增强抗病力;用西药罗卡品(Piloarpin)代替麻黄发汗,结合实脾饮逐饮治疗水肿。

 

  临证用药应变灵活

 

  伤寒外感辨证用药特点

 

  多用经方,批评时医治外感病,通以豆豉、豆卷为首药,其他药味不问不知,竟未闻过用小柴胡的少阳证;教导学生不可局限书中桂枝汤加附子汤大发其汗后使用,而要针对病机选用。

 

  解释大青龙汤发生规律和时机:“然吾犹有言者。依余经验,麻黄汤证多,小青龙汤证次之,而大青龙汤证则较少。盖正伤寒之发于冬令,而化为大青龙汤证者颇少。问或有之,亦须至五六日不解,天寒忽然转温,化烦躁乃速,否则不易见。今一东化烦躁如此之速,盖是时令炎热之故。”

 

  质疑夏令贵妇人非劳力者何以患麻黄证,可见他对患病时节,患病人群,患病原因都深有心得,根据伤寒病兼夹病机、变证加减,夏令有湿加藿香、竹叶;烦躁加石膏;体肥多湿,加羌活、白芷二味;胃素不健,津液不足者,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9/19/content_77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