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医保健 >> 综合保健

中风康复6大误区

2013年09月24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风康复6大误区

 

 

 

本报记者 衣晓峰

 

 

 

中国中医药报

 

 

 

  中风常见于中老年人,多数患者遗留肢体瘫痪、口眼歪斜、言语笨拙、认知障碍、吞咽困难、感觉异常等问题,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

 

  对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二科主任滕秀英教授表示,及时科学的康复干预,可减轻或消除中风病人的功能障碍,有效提高生存质量。但当前不少患者及其家属对中风后康复治疗存在种种认识误区,致使病情加重,因此走出以下误区迫在眉睫。

 

  重药物治疗,忽视康复

 

  很多患者康复意识不强,认为打针吃药就能恢复,事实并非如此。急性期的药物治疗可稳定病情,但没有什么药物能对中风后康复起直接作用,康复手段是中风后遗症最有效的医治方法。中风后的各种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吞咽困难、认知障碍、感觉异常、二便失禁等均需相应的康复对策,若不进行康复干预,其各种功能障碍非但无法恢复,反而还会出现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肉及关节挛缩、体位性低血压、心肺功能减退,甚至带来终身残疾。

 

  急性期不宜康复治疗

 

  不少中风病人及其家属认为,康复治疗要从神经内科出院后开始,对急性期康复重视不够或知之甚少。实际上,中风康复越早进行,患者的恢复情况就会越好。中风病人功能的恢复在发病后数天开始,1个月内为急性期,也是康复的黄金期,3个月内为恢复最佳时期。急性期积极地投入康复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运动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若1个月后才开始康复治疗,效果会降低,若1年后开始,恢复的速度和康复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短期康复无效,不再坚持

 

  患者和家属盼望早日康复,在短时间内未看到显著的疗效时,就认为康复没有效果,因而失去信心而终止治疗。其实,中风后康复是个缓慢的过程,至少要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有显著恢复。发病1~3个月内为恢复最佳期,6个月后肢体的恢复相对减慢,但语言、认知等功能在2年内仍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对发病超过半年乃至1年以上仍不能完全恢复的,针灸、推拿、按摩配合康复训练后自理能力仍可提高。

 

  重肢体活动,轻视其他

 

  中风患者大多会遗留肢体活动障碍,人们往往关注于此而忽视其他问题,如心理、语言、感觉等。中风患者遗留多种障碍,精神打击很大,可能出现多种心理问题,轻者影响康复效果,重者危及生命。关注这个群体的心理问题,对应心理疏导,对整体康复是非常必要的;有些病人想说说不出来或不能听懂别人所说的话,这种语言障碍十分影响交流,需要采取相应的语言训练;对于发病后遗留有肢体麻木或烧灼样、针刺样感觉的患者,缺少正常的感觉功能,会阻碍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可采用针灸、按摩等手法,促进感觉恢复。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9/23/content_77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