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肝升肺降与四逆散、旋覆花汤

2013年10月03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肝升肺降与四逆散、旋覆花汤

 

 

 

□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报

 

 

 

  肝升肺降理论

 

  肝升肺降的理论出自《内经》,原文是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初看上去,这句话很有问题,肝不是在右边吗?怎么“生于左”呢?肺是一边一个,怎么只“藏于右”呢?原来,《内经》在这里不是讲解剖的,中医很重视内脏的功能,大多数情况下讲到脏腑都是讲的功能概念,而不是讲的解剖概念,这与西方医学有很大不同。比如“脾”,中医认为它是主运化的,也就是负责整个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所有消化系统器官的功能都是“脾”范围,人要靠吃饭、消化才能活着,所以中医把脾称作“后天之本”。而西医认识脾只是一个解剖概念的脏器,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而中医更多的是讲功能概念的脏。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从天人相应规律讲肝、肺功能特点的。前人在祭拜天地、神灵的时候必须向着太阳,即面南而背北,这样才能使体内阳气与自然界阳气融会贯通,对人体健康有利。而当人面向南方的时候,人体的左侧便为东方,右侧便为西方。按照中医五行理论,五方分别对应五脏,东方属木,对应的是肝脏;西方属金,对应的是肺脏;南方属火,对应的是心脏;北方属水,对应的是肾脏;而中央属土,对应的是脾脏。古人看到,每天日月从东方升到西方降,所以古人认为东方是主升的,西方是主降的,东方应肝,所以中医认为肝主升,西方应肺,所以肺主降。《内经》的这一句话,讲的正是肝气主升,肺气主降的道理。

 

  天人相应,阴阳升降,是大的周天,但人体内又有许多气机升降的小周天,如肝气的上升与肺气的下降;心火的下降与肾水的上升;脾气的上升与胃气的肃降等,从此维持着人体阴阳气机升降的平衡,只有这样人才能气血平和,身体健康。如果打破了这些平衡,当然就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就肝升肺降的特点来讲,表现为肝气从左上升,然后肺气从右降下,由此构成了一个气机的回路。如果肝气左升异常,所出现的胁痛反而多在左侧。但是如果肝气左升了,肺气不得右降,也会出现胁痛,这种胁痛往往就出现在右侧,就像电路一样,有来无回,构不成回路,电灯是不会亮的。所以根据这种理论,我体会到临床上治疗肝胆病的胁痛,一般原则当然可以疏肝理气,但如果胁痛日久,尤其是右胁疼痛,就必须在疏肝理气的同时加入肃降肺气之方药。有些病人右胁久痛不止,按照肝升肺降的理论,他一定有肺气不降的原因在内,这一点从患者大便秘结症状可得到佐证,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大肠就会蠕动缓慢,从而导致大便秘结,临床上有许多大便秘结患者是属于肺的原因。

 

  我在临床碰到顽固性胁痛,不论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单用疏肝理气的四逆散效果不好,我常采用疏肝理气的四逆散,加上降肺气为主的旋覆花汤,屡试屡验。

 

  四逆散与旋覆花汤的功效

 

  四逆散和旋覆花汤均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都是非常著名的常用方剂。这两个方剂配合使用,恰是应用了中医肝升肺降的理论,气机升降正常,疾病自然而解。

 

  四逆散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旋覆花汤由旋覆花、茜草(本用新绛,因无药源,现以茜草代之)、葱管三味药组成,具有肃降肺气的作用。这两个方子合在一起,可以治疗很多肝胆疾患。

 

  四逆散在《伤寒论》中本是治四肢厥冷的,此四肢厥冷并不是阳气不足引起的,而是由于阳气运行不畅,郁于体内,不能透达于四肢所造成的。所以治疗不是温补阳气,而是通达阳气。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肝的疏泄所用,四逆散是疏泄肝气的祖方。本方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组成,利用柴胡的升,配合枳实的降,以恢复人体气机的升与降。柴胡配芍药,一散一收,一出一入,柴胡辛散,增强肝的疏泄,芍药酸收,加强肝的藏血,二者配伍,又恢复气机的出与入。芍药与甘草相配,又可以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人体气机的运动形式无非有四种,一升一降,一出一入,四逆散这四味药物就全做到了,是调理人体三阴经枢机的主方,与调理人体三阳经枢机的小柴胡汤前后呼应,用于治疗肝胆病引起的气机郁滞诸疾,确为良方。

 

  旋覆花汤在《金匮要略》中是治“肝着”病的,《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说:“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所谓“着”,就是着而不去的意思。肝着,是患者经常感觉胸胁部痞硬或疼痛且久久不去的一种病症,为缓解症状,患者常捶打病变部位,所以说“其人常欲蹈其胸上”,这是肝气严重不舒的现象,患者经常揪疼痛之处的皮肤,也属于这种表现。但有趣的是,张仲景治疗这样一个肝着病,用的却是降肺气为主的旋覆花汤,这个方子一共三味药物,旋覆花、新绛和青葱管,旋覆花是入肺、胃经的,有降气化痰的作用,可以治疗咳喘、呃逆。新绛是古人帽子上经过用茜草根染制的红缨,现在没有了这种药源,就用茜草代替,这是一个专入肝经的药,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青葱是专入肺的,有降肺气、发散解表的作用。三味药有两味入肺,一味入肝,什么道理呢?张仲景在这里正是运用肝升肺降的理论,肺气降了,肝气才能很好的升,气机才会调达,肝着也就会很快好了。若再合上四逆散,治肝着一类的病,可谓其效如神。

 

  这两个方子不仅只治疗一般的疼痛疾病,即使肝病的肿块也很灵验,不过一般要加上生牡蛎、制鳖甲、土元、丹参、香附、贝母、花粉等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物,我经常用这些方药治疗肝硬化和肝癌,疗效肯定。此外,由于肝经绕阴器,所以也可以用这个方子治疗妇科的肿瘤,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盆腔囊肿等,效果非凡。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9/27/content_78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