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10月09日
针灸不离循按,治疗当辨虚实
□ 孟笑男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笔者有幸师从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专家王居易教授学习经络医学,现将跟师之心得略作梳理,以飧同道。
经络存在于缝隙中
《灵枢·脉度》中有:“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明确了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关于经络实质的研究,在20世纪60~80年代曾掀起过一股热潮,但均以失败告终。原因是并没有找到所谓“看的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经络物质。此后,对经络实质研究的热情似乎也降至了低谷。但什么是经络,经络具体的结构,存在的部位,却一直困惑着学界。
笔者通过跟随王居易学习,临床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他的经络医学理论渐渐解开了心头的疑惑。要想说明这一问题,首先应从解剖入手。
王居易认为,中医在不同时代都积累了宝贵的解剖知识,使我们对经络概念的建立有了一个良好基础。虽然古代中医人体解剖和西医解剖大体相近,但归根结底还有差别,就在于中医的解剖是由表及里,西医解剖先里后表,这跟我们的解剖学建立过程有是关系的。
中医的解剖学是由体表开始,主要源于当时古代的一些刑罚,从体表开始解剖,这样就提供了体表的一些结构,就是我们所说的肌肉缝隙,血管的缝隙,也包括体腔里边的脏腑和器官间隙,这与当时中医所建立的关于人体总的概念相吻合。
同时,从纵向立体结构上讲,中医有“皮、脉、肉、筋、骨”这样一种有形的组织结构,那么在皮脉肉筋骨之外的那些缝隙,就是经络存在的部位。
可以说经络就是一条路,它是中空的,但同时却具有立体结构,它的外壁有可能是其他组织、脏腑器官或结构构成;亦或像是一条道路,虽然从立体的空间上看不见摸不到却真实存在,并充当着重要的联系脏腑,沟通内外以及运行气血之效。
王居易常说:“经络就是存在于人体组织缝隙之中的物质。因此,经络上的穴位也必然存在于其缝隙之内。”这种理论与课本所提完全不同。
经络是条线吗?不是,是灌渗系统,是个流域。经络在管道之中有很多闸口、闸门,体内各种物质在经络流动过程中进行沉析、净化或排出。如气血里有很多营养物、代谢物,在不同阶段把营养物吸收进去,把代谢物排泄出来,在循环中完成清理、净化。
只有明确这点,才知道了经络是这么回事。王居易用两句话概况了经络和脏腑器官及组织之间的关系:五脏育精而主命,经络灌渗而主生。
取穴须循按,治疗辨虚实
经络存在于缝隙中,那么其上之腧穴也必然是存在于缝隙之中。对此,笔者也深有体会。
比如我们经常用到的足三里穴。按照教科书取法,应该正好是在胫前肌隆起之高处,“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但如何取穴,却很少有人能正确为之。按照王居易之法,循胫骨前缘之胫骨粗隆处,向外滑动,越过胫前肌则可感觉出一凹陷,此乃足三里之处矣。笔者按此法取穴,疗效可靠。
兰某,女,因“胃脘部胀满不适1年,加重3天”以“胃胀”入院。初按教科书上定位取双侧足三里为主穴,施行补法,患者自感局部胀感,并未出现经络感传。连续治疗3日,患者诉收效甚微。后使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发现足阳明经异常,并按照先循胫骨前缘至胫骨粗隆,向外滑动越过胫前肌之法,可感觉出此处有一明显凹陷,按之患者诉酸胀无比。双侧均以此法取之,入针后,患者及笔者手下均感滞涩之感。
按照王居易补泻理论,并不是医者主观地在穴位上进行补泻之法,而应客观地根据此时针刺穴位虚实状态决定。患者足三里不虚不实,理应“以经取之”,遂行平补平泻之法,患者诉针感徐徐传至足之外踝斜上。连续三次治疗后,胃胀之症大减。
通过此病例,使笔者认识到足三里真正的位置;同时,穴位的补泻,除了依据穴位本身穴性之外,更重要的是根据患者刻下穴位的虚实状态来决定,不能还未诊察就先入为主认定补泻之法,这样的作法是不客观,不科学的。
在临床上,经络的异常会有种种不同表现,如不同经络出现的结节、脆络、结络等异常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它可能是过往疾病在经络上所留下的印记,也可能提示着经络现在或者将来要出现之异常。对此笔者也是深有体会。
前一段因工作较忙,睡眠不足,王居易老师发现笔者心经神门至阴郗段可及大量结节,遂问最近睡眠是否较差。面对笔者的惊异,又言“待睡眠时间有所保障,此处异常或会好转”。
果然,在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后,心经之结节消失大半。看来经络是不断变化的,经络诊察更是对了解疾病的发展、转归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