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10月12日
从气的层次认识中药药性
□ 汪雪义 甘肃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报
敦煌医学卷子《张仲景五脏论》云:“药疗也,疗人万病,肥白俱解,子孙昌盛,众人爱敬,皆由药性。”药性直接关系着临床疗效。可以说,学界对中药药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亦很重视,但大多停留在土壤、气候、光照、灌溉等有形的层面。
从气来认识中药
清·赵学敏认为:“医者意也,用药不如用意。治有未效,必以意求,无不立验。”其所谓意,可从药物与人体相维系的气的角度来揣测,不然,难以领会其要义。
许多古代文献认为,人的生命是气作用的结果。《素问·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难经·八难》云:“气者,人之根本也。”《庄子·知北游》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类经·摄生类》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所以从气的层面研究中药药性,对认识中药药性大有裨益,将使中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中医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中药生长在天地之间,受天地之气,四时之法而成,是天地孕育的精华。《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说明中药寒热温凉,升降浮沉都是天地之气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空间,时空天地之气不同,形成的药性亦不同。
人由气生,气对人的作用非常重要,疾病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邪气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正邪斗争,导致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或脏腑经络机能活动失常的结果。《本草衍义·序》说:“人之生,实阴阳之气聚耳。若不能调和阴阳之气,则害生。”《素问·百病始生》云:“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由此可见,百病的产生是由邪气亢盛,正气受损所致,治疗时就要利用药物的偏气调整人体的偏气。正如张景岳所说“病之生者,不离乎气,而医之治病,亦不离开气。”因此,研究气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对中药临床应用有重要的意义。
同气相求与归经理论
关于中药归经,普遍认为是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笔者认为归经的本质是人体、脏腑与药物同气相求作用的结果。
《吕氏春秋·应同》认为:“类同则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李梴认为“草木昆虫之气,尽皆得气之先,所以虽干枯陈朽,亦可以调脏腑而治疾病,其气同也。”每个脏腑都有其五行归属,每种药材有其五味归属,同气相求形成了药物对脏腑的亲和作用,指明了药物的适用范围,说明药物的药效所在。
气之偏盛决定药物毒性
药物的毒性亦是天地偏盛之气凝聚而成。《医断》云:“药者,草木,偏性也,偏性之气都有毒,以此毒除彼毒也。”《医原》也说:“药未有不偏者,以偏救偏,故名曰药。”
明代张景岳《类经》云:“药以治病,因毒所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祛人之邪气。其为古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这些文献说明,中药的毒性是气的偏盛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