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10月15日
花金方大夫治脾胃病经验
□ 范翔宇 范丽花 河北省中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花金方副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来,善于运用经方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症,尤其对于脾胃病的治疗辨证细微,用药精准,疗效甚佳。笔者有幸跟随花金方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于下。
脾胃病大多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气机上逆”等范畴。脾胃病患者症状甚为相似,临床上需详辨其虚实、寒热、升降。花金方认为临床常见脾胃病证型可分为脾胃气滞、脾胃湿阻、脾气虚、脾阴虚、胃阴虚、脾胃虚寒、脾肾阳虚等证型。其中脾气虚弱最为常见,证以舌淡苔白、脉缓为诊断要点,多以四君子化裁治之,故本文不单独列出。
脾胃气滞
陈某,女,30岁。诉:胃胀2年,饭后甚,便干。苔白,脉滑。西医检查示浅表性胃炎。
处方:党参10克,茯苓10克,炒白术12克,陈皮10克,焦三仙各12克,连翘8克,黄连4克,炒莱菔子12克。7剂,水煎服。服药一周,胀减,继服一周,愈。
按:胀痛多因脾胃功能弱,气机壅滞而成。以四君子为底方可强健脾胃以复其腐熟、运化之功。西医认为胃炎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其为邪,以四君子治之,亦取扶正祛邪之意。其胀在饭后甚,故合以保和丸消导之,若与饮食无关则稍加消导之品以行气。黄连少用以健脾。
若苔白厚腻,则加草豆蔻、厚朴、炒苍术、半夏、陈皮、砂仁以燥湿,其中砂仁性温,燥湿行气,于补药之中少量用之可防滋腻碍胃;又兼腹胀满者,加大腹皮、木香;若胃痞胀甚或胃胀痛连及胁、背部,加青陈皮、半夏,偏寒者加良姜、香附以疏肝行气,而舌红偏有热者改用炙百合、乌药,二药合用即快气宣通,又得百合平凉之性以佐之。
若脉弦,为“土壅木郁”,肝胃不和,加柴胡、枳实、白芍;若兼见胃脘、胸胁刺痛,为“气滞血瘀”,加三合汤、八月札、延胡索、吴茱萸等行气活血止痛;若中焦湿热,脉弦滑、苔黄腻,口苦、口干甚者加黄芩、黄连、半夏,痞满不食甚者,加藿香、佩兰、葛根、薏仁;便黏不爽、二三日一行者,加厚朴、枳实、榔片。
脾胃湿阻
沈某,男,40岁。诉:常恶心、纳差、时欲呕,稍泛酸,无烧心感,便黏不爽。苔白厚腻,脉弦。
处方:苏叶6克,黄连6克,半夏30克,干姜15克,茯苓20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炒莱菔子12克,八月札15克,焦三仙各10克,竹茹10克,旋复花8克,代赭石30克,吴茱萸10克。7剂,水煎服。一周症减,继服三周,愈。
按:《金匮》:“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其人苔厚,纳差,为中焦湿阻,胃气因而上逆,故见恶心、呕吐。小半夏汤合连苏饮燥中焦之湿,理胸中之气,故以止呕。其人脉弦,肝气郁滞,吴茱萸、八月札疏肝行气,合竹茹、陈皮降逆止呕。苔白厚,故未用党参,以防气机壅滞。
花金方见泛酸之症,常加左金丸以制酸,甚者加煅瓦楞子、浙贝母、乌贼骨;湿阻中焦之呕吐,在除湿的同时常加旋覆代赭汤以降胃气。若寒湿为主,重用干姜、吴茱萸辛热散寒除湿;若湿热为主,重用黄连清热燥湿。
脾胃阴虚
张某,女,65岁。诉:纳差,近两月消瘦,心烦难卧,口干,便干,胃中灼热嘈杂,夜甚。舌红苔少而干,脉细。
处方: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2克,生扁豆20克,生山药20克,莲子15克,麻子仁10克,杏仁8克,砂仁6克,沙参15克,竹叶10克,玉竹20克,石斛10克,葛根10克,知母10克,枣仁20克,甘草10克,半夏10克。7剂,水煎服。愈。
按:症见消瘦食减,心烦难眠,口渴便干,乃脾阴虚之象。经言:“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言脾恶湿,治以苦,以苦燥湿。花金方认为脾既苦湿又苦燥,脾阴亏则燥,以酸甘淡法治之,如生扁豆、生山药、茯苓、白芍、生地之品,少用白术、党参等刚燥之品。
经言:“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上方生扁豆、生山药、莲子为柔润之品,既可滋阴以补脾,又可渗湿以防脾虚湿滞。以麻子仁、杏仁润肠以通幽。其人胃中灼热嘈杂,大便秘结,舌干燥,是以知胃阴亦亏,以竹叶、知母清热,沙参、玉竹、石斛等甘凉如润之品以滋胃阴。
叶天士云:“胃喜凉润而恶刚燥,主受纳而以下降为顺,甘凉柔润之品入胃,使胃气下行,顺其通降之性情,寓通补于甘、濡、润之中。”葛根入脾胃经,其性凉,因其为风药,可化湿以健运脾胃,又可升阳以使脾升胃降。葛根一药实寓升阳之法。此案例中其人脾胃阴俱虚,故合而治之,但脾阴虚与胃阴虚临床需细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