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内经》痿病治论

2013年10月25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内经》痿病治论

 

 

 

苏卫东 陈金亮 王殿华 河北以岭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的三条原则,“治痿独取阳明”、“各补其荥而通其俞”、“各以其时受月”。这本是指导针刺治疗的原则,但现在已广泛地用于指导临床的组方与用药。

 

  “治痿独取阳明”只适用于“足痿不用”,但对后世的影响较大,有学者认为“治痿独取阳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清胃火以肃肺气之热;滋胃津以润五脏气之燥;祛湿热以防下损肝肾;补运脾胃以资气血之源。此外还应包括通泻胃腑之热。

 

  《灵枢·邪气藏腑病形》:“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告诫后人:针刺“大”脉,出针后要快速按压针孔,勿令其出血,以免伤血。提示痿病见“大”脉,不能采用放血治疗;药物治疗则不能耗血、动血,应以滋补精血为主,即使有阳虚表现,亦应是阴中求阳。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一书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内含很多中医的原创思维模型,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其对痿病的论述,除设立《素问·痿论》专篇进行详论外,还散见各篇,对痿病的中医诊治影响颇深。

 

  创立痿病概念

 

  《内经》创立了痿病的概念。痿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病名之痿;二是作为症状之痿。

 

  病名之痿

 

  多以“痿”、“痿疾”等出现。《灵枢·根节》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灵枢·九宫八风》载:“犯其雨湿之地,则为痿。”《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素问·痿论》说:“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等,均为病名之痿。

 

  症状之痿

 

  多与筋、脉、肉、骨、足等相连而用,除指肢体无力,或筋脉拘急,活动不利,或二者同时并存外,还指局部器官的痿废不用。其症状分如下几种:

 

  肢体无力

 

  指肢体的筋脉驰缓无力,《内经》中记载较多。《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阳司天之政……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素问·痿论》云:“心气热……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而“骨痿”的症状除本篇记述的“腰脊不举”、“足不任身”外,还有《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之“坐不能起”。此种症状多为软瘫,与现代医学所说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肢体无力有相似之处,如吉兰-巴雷综合征、脊肌萎缩症等。

 

  筋脉拘挛

 

  《素问·痿论》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邪热伤肝,耗损阴血,筋失濡养,而成筋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太阴司天之政……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为气候变化致痿,再如《素问·气交变大论》的论述:“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复则埃郁……病……暴挛痿痹,足不任身。”症状的描述多为硬瘫,与上运动元损害所形成的肌张力增高有相似之处,如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无力与拘挛同见

 

  湿热伤及筋脉,可致肢体无力与筋脉拘挛并见。《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相当于现代医学认为的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器官的痿废不用

 

  《素问·痿论》载:“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结合《素问·厥论》之“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和《灵枢·经筋》云:“经筋之病……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提示“阴痿”(现在称“阳痿”)是筋痿的一种。

 

  痿病分类及鉴别要点

 

  《素问》专列“痿论篇”对五脏痿进行了论述,形成痿病的初步分类。“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之所以按五脏分类,可能与中医学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有关。因本篇开篇即言“五藏使人痿”,故后世将上述记载归结为五脏痿,并以此作为痿病的分类根据之一。如张景岳言:“故五脏之痿,皆因于肺气热,则五脏之阴皆不足,此痿躄之生于肺也。”

 

  在“痿论篇”中对痿病也做了相应的鉴别,其鉴别点主要在“五色”、“五体”的临床表现不同。肺热发痿躄者“色白而毛败”;心热发脉痿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发筋痿者“色苍而爪枯”;脾热发肉痿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发骨痿者“色黑而齿槁”。

 

  此外,痿病与表现为四肢不收的“痱”相鉴别,则主要在神志障碍的有无。“痿论篇”中的痿均未言有神志改变,《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更明示四肢不用的“风痿”,其“心慧然若无病”。而痱则伴有神志病变,如《灵枢·热病》云:“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是否有神志障碍,可作为痿与痱的鉴别点。

 

  病因病机

 

  《内经》论述痿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内伤和针刺所伤等因素。其中外感六淫中又以寒、湿、热致病最广,而内伤因素以情志、劳倦、房室所伤为主,并记载了针刺不当致痿。

 

  六淫为病主要伤及人体的经络、筋脉;内伤因素致病主要伤及人体的脏腑、筋脉。痿病的病机,《内经》主要阐述了肺热叶焦、阳明虚则宗筋纵,并提出带脉损、失约束致痿,确立了奇经与痿病的关系。

 

  痿病的病因

 

  外感因素: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皆可致痿。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司天之政……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太阳司天之政……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灵枢·九宫八风》云:“犯其雨湿之地,则为痿。”均为寒湿致痿现象。

 

  《素问·生气通天论》对湿热致痿则有“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的记载。《素问·五常政大论》论述了燥邪致痿:“阳明司天,燥气下临……筋痿不能久立。”

 

  《素问·五常政大论》则云:“厥阴司天,风气下临……体重肌肉萎”,是风邪致痿。《素问·痿论》云:“逢大热而渴……发为骨痿”,提示热邪亦可致痿。在《素问·气交变大论》篇中,对岁火不及之复气致痿也作了详尽的论述:“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复则埃郁……病……暴挛痿痹,足不任身。”由此可见,《内经》对外感六淫致痿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

 

  情志因素:《素问·疏五过论》对因贫富反差太大,情志忧郁致痿也有认识:“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灵枢·本神》对因恐惧而精伤致痿作了描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说明情志不遂或惊恐伤肾均可形成痿证。

 

  饮食偏嗜:《素问·通评虚实论》云:“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则说明长期饮食偏嗜膏粱厚味也可致痿病。

 

  劳倦所伤:《素问·痿论》曰:“有所远行劳倦……发为骨痿”,“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等。说明劳倦内伤或房劳过度皆可导致痿证的发生。

 

  针刺误伤:针刺误伤脊髓而发痿病,《素问·刺禁论》载:“刺脊间,中髓为伛”,“伛”为筋脉拘急,属痿病之临床表现之一,此系误刺损伤神经致痿的最早记载。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10/24/content_78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