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11月11日
“从脾论治肌无力”不可泛用
□ 苏卫东 河北以岭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重症肌无力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
中医没有“重症肌无力”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多按“痿证”辨证治疗。因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肌肉,根据“五轮学说”胞睑属脾,故从脾论治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报道较多,但笔者对泛用从脾论治的困惑始终存在,现简述如下。
脾病的临床症状特点。《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日昳”指午后未时,也就是说脾病的临床症状特点为疾病早晨重、午后轻,这与重症肌无力患者骨骼肌晨轻暮重的特点不符。
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四肢不得禀水谷气”、“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均提示:由于得不到水谷精微的充养,脾病不仅可见四肢无力,而且其病理特点应以肌肉萎缩表现较突出。但现代医学认为:重症肌无力的肌肉改变特征是变性、再生和炎症浸润,8%~20%的病人可有肌肉萎缩,而肌肉萎缩的存在与否,其损害的性质与范围等,均与重症肌无力的严重程度、临床特征与预后无关。
脾病的预后转归特点。《素问·玉机真藏论》载:“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及死,此言气这逆行也,故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危及患者的生命,在现在医疗条件下其死亡率仍然高达15.4%~50.0%。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病人本身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所致的严重呼吸困难状态。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因此危象时出现的“严重呼吸困难状态”是中医肺病的表现,而非肝的表现,与脾病“至肝而死”的特点不符。
脾病的治疗用药特点。现在从脾论治重症肌无力临床报道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方剂为补中益气汤,且其中黄芪的用量多为30~60克,有的甚至用到120克。补中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关于黄芪的用量注曰:“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说:“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之害。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神机默运……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黄芪用量至60~120克,显然不是用来治“外感”,但是否适合“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这一治疗原则,尚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