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4年01月17日
清热祛湿理气化瘀治青蛇毒
□ 崔炎 刘辉 吴建萍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中国中医药报
青蛇毒又可称“赤脉”、“青蛇便”、“黄鳅痈”、“恶脉”等,多由脉络损伤,气滞血瘀,水湿停聚不行,日久化火,留注血脉而致;或是患筋瘤数年,湿邪留滞,久则化热,复感火毒,湿热下注,脉络瘀阻而成;或由性情急躁,暴怒郁悒,气郁化火,肝经火旺,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湿邪内生,与肝火相互搏结,下注于脉络而成。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提出了“青蛇便”,载“或向足肚之下结块二、三寸许,寒热大作,饮食不进,何如?曰:此名青蛇便……青蛇便生小膀之下,头生往上攻,走入腹者,不可治;头生向下,尾在上即为顺,可治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载“青蛇毒,此证又名青蛇便,生于小腿肚之下,形长二三寸,结肿,紫块,僵硬。憎寒壮热,大痛不食。由肾经素虚,湿热下注而成。”
青蛇毒属西医静脉炎范畴,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及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此病多表现为局部浅表静脉沿静脉走行方向出现红肿、疼痛明显、局部灼热,当病变累及周围组织时,可出现大如鸡蛋,小如花生米大小的红肿区域。红肿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和硬结,需要数月才能消失。
中医认为,湿热凝结为此病之标,经脉瘀滞为此病之本。治疗以清热祛湿、理气化瘀为法。崔公让教授在治疗此类疾病时注重三个字“湿”、“热”、“瘀”,给予赤芍甘草汤加减。急性期以湿热为主,着重清热利湿,化瘀散结;慢性期则以瘀为主,注重活血通脉,化瘀通络,同时给予如意金黄膏清热消肿止痛,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分型辨治
该病按中医辨证临床可分为三型。
脉络血瘀型
临床表现:患者疼痛比较剧烈,炎症区皮色呈暗褐色,皮肤发硬,可触及条索状物或串珠样结节,苔薄白,舌质紫暗,或舌质红绛有瘀斑,脉弦涩。
治则:活血理气,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赤芍甘草汤加减:桃仁15克,红花10克,赤芍60克,当归20克,川芎15克,牛膝15克,陈皮20克,甘草30克,两头尖12克。
加减运用:疼痛剧烈者可加丹皮、元胡、水蛭等,结节较硬时可加川贝母、蛤蛎、清半夏等药物来软坚散结。
脾虚血瘀型
临床表现:患处静脉红肿,伴有疼痛,患者多是病情日久,伴有气血虚弱,苔白腻,有齿痕,舌质暗淡,脉沉细弱。
治则:理气健脾,活血化瘀。
方药:四君子汤合赤芍甘草汤加减:西洋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赤芍40克,当归20克,陈皮20克,两头尖12克,甘草10克。
加减运用:气短乏力、纳差者加薏苡仁、黄芪等。
湿热瘀阻型
临床表现:皮损区皮肤多肿胀明显,疼痛,灼热,皮色发红,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炫数。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四妙勇安汤合赤芍甘草汤加减:金银花30克,玄参30克,赤芍60克,当归20克,陈皮20克,两头尖12克,甘草30克。
加减运用:偏热时加大黄等药;湿邪偏重时可加茜草、泽兰、土茯苓、萆薢、茵陈、藿香等药;伴有阴虚症状时可加上生地、石斛、麦冬等药物。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1/15/content_81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