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4年03月25日
过敏疾患与太少两感相合
□ 范彩文 乔黎焱 王维英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药物过敏、过敏性休克等,常常诱发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过敏性哮喘等一系列病症,给患者生活及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姚树锦主任医师为陕西太和医学流派第四代传人,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临证50余载,擅长诊治各种疑难杂症。他针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变特点,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多有良效,现简要总结其部分经验。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有标准
麻黄附子细辛汤,原为治疗太少两感的经典方剂,该方出自《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用治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即为太少两感证。本方适用于风寒在表,少阴阳虚在里之病机。
太阳经为人一身之藩篱,其功能顾护于外。风寒在表,太阳经受邪,必导致肺气失宣等症状。肺为娇脏,为五脏之华盖,位处上焦,开窍于鼻,以咽喉为其门户,故风寒袭肺,常出现鼻塞、流涕、咳嗽、气喘等肺气失宣症状;且肺合皮毛,风邪外袭,皮毛应之,可见皮肤瘙痒,出现风团等症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感寒邪必伤及阳气,里阳不足者当属多见。
姚树锦认为麻黄辛苦温,能宣肺散寒启鼻窍,善解太阳之表邪;附子大辛大热以峻补肾阳,补命门之火而温阳散寒;细辛辛温走窜为少阴表药,通达内外,既可内温脏腑之寒滞,又可外散在表之寒邪,于本方中内可助附子以温阳,外助麻黄以解表。
三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解表通窍之功本方临证运用关键在于抓住少阴本病,外感寒邪这一基本病因病机。对明确外感病因者,当据风寒之所停滞处辨证用药,所谓“邪留之所,正虚之处也” 。
过敏疾病与太少两感吻合
姚树锦认为禀赋不足、风邪内留及伏邪致病是过敏性疾病发病原因。过敏发生时,症状出现迅速、变化急剧,症状与“风性善变”的特点相类似。阳气亏虚于内,气虚卫表不固,风邪乘虚侵袭于外是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内外因,这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的太少两感吻合。
过敏性鼻炎
患者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病时鼻痒,连续打喷嚏,流大量水样清涕,同时伴有眼结膜、咽部、外耳道奇痒等;这些症状,多于春秋季节交替或夏季使用空调后出现。姚树锦认为阳气亏虚,外感风邪,风邪袭肺,肺气不利,宣降失常是其病因病机。
基础方:麻黄5克,制附片6克(先煎),细辛3克,辛夷花10克,黄芪30~60克,白术15克,防风6~10克。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加减。
他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源于20年多前在东南亚学术交流时,当地以“鼻敏感病”就诊患者颇多。姚树锦详细询问患病经过,当地四季高温,人们习惯每日多次冲凉,喜用空调降温,饮食也喜好生冷,日久阴寒内浸;加之天热腠理开泄,外邪乘虚而入,故而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反复发作,结合舌脉,正是太少两感证。运用此方治疗后,每获良效。这也是他诊治疾病不仅重视辨证施治,而且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例证。
荨麻疹
以受风或受凉后皮肤上突然出现风团块,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即可消退,来去无定踪,瘙痒异常,其发病过程体现了“风善行而数变”、“风无定体”的特点。姚树锦认为其病因病机为风邪袭表,流窜肌腠,郁遏肌表。
基本处方:麻黄5克,制附片6克(先煎),细辛3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6克,蝉蜕10克,苍术10克,滑石10克,胡麻仁10克。
根据患者体质不同,给予化裁,气虚者,给予黄芪用量可加至30~60克。皮肤瘙痒重者,加用地肤子15克,苦参10克,蛇床子10克。
小儿哮喘
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肺脾肾三脏常不足。因外感、饮食调护失宜,导致正气亏虚,正虚邪实,易耗损阳气,阳气不足则湿聚成痰。外因诱发,痰随气升,痰瘀气滞,相互搏结,壅滞气道,发为喘息。痰饮为喘息“夙根”。水为阴邪,则痰饮亦为阴邪,最易伤阳气,故“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患儿阳气不足,内有痰饮,卫阳不固密,风寒之邪壅塞于肺,而致肺失肃降;累及脾肾,而致脾肾阳虚,温煦气化失职,真元耗损,肾气失纳摄,以致形成少阴水饮与阳虚里寒相合而作喘。故选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来助阳化饮,温化痰湿,宣肺平喘。
基本方:炙麻黄3克,制附片3~5克(先煎),细辛2~3克,干姜5克,五味子9克,川贝母5克,远志6克,天竺黄6克,枳实6克,紫苏子6克,甘草6克。
平日调补当顾护脾胃,消食化积。基本处方:生山楂15克,鸡内金10克,砂仁6克,天竺黄10克,生地10克,三七10克,白芍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0克。散剂冲服。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3/24/content_83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