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4年05月09日
胆病多端 八法辨治
□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报
胆为六腑之一,附于“肝短叶中”,足厥阴经属肝络胆,足少阳经属胆络肝,两者互为表里,功同一体,胆可助肝共司谋虑决断、疏泄条达之职。
但在以五脏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医者多详于肝而略于胆,殊不思胆属奇恒之腑,既有腑的形态,又有脏的功能,实而不满,满而不实;贮藏传送清净之胆汁,泄注胃肠,协助脾的运化。且肝以升为用,胆以降为和,升降相因,方能保持动态平衡。若升与降、疏与泄失调,则每易肝胆同病,互为影响。
而且“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医学入门》)。脾之升从乎肝,胃之降从乎胆。故临证不仅要治肝不忘胆,还要胆胃、胆脾、胆肠、胆心同病同治,才能体现脏腑相通的整体治疗特色。
胆病常见者有黄疸、胆胀、胁痛、腹痛,涉及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占位性病变、胰腺炎等,且与多种肝病有密切关系。
辨证有肝胆气滞、肝胆火旺、肝胆湿热、肝胆痰瘀、胆郁痰扰多类,与其他脏腑同病的还有胆胃不和、胆热腑实、心胆虚怯、胆心同病(胆心痛)等。但其治则总应以通为用,以降为和。顺其性而调之。必要时在以通为补的基础上,亦可补而通之。
论其治疗大法虽有多端,但每因证候复合兼夹,临床必须杂合用之。兹举其要者条例于下:
一法曰舒郁:意在疏肝以解郁,理气以利胆,适用于“肝胆气滞证”。多因情志刺激,抑郁不乐所致,与素体肝郁有关。
症见胸胁胀痛或窜痛,手按不舒,喜太息,多愁善感,容易生气,妇女月经不调,经来乳胀,舌苔薄白、尖边红,脉弦等。
方用柴胡疏肝散,若属血虚肝郁,可取逍遥散,气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气逆噫嗳加黄连、吴茱萸、白芍。
二法曰苦泄:治取苦寒逆折之品,清泄肝胆火热。适用于“肝胆火旺证”,郁火、湿火杂见。
症见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头胀头痛,口苦口干,小便黄赤,皮肤湿疹,阴下湿痒,舌苔黄燥、质红,脉弦数等表现。
方用龙胆泻肝汤,湿火重者加黄连、大黄、黄柏、土茯苓;郁火重者加香附、夏枯草、丹皮。
三法曰清化:此乃清热与化湿复合并投,以治“肝胆湿热证”。湿热既可外受,亦可内生,多因过食甘肥厚味,嗜酒过度,以致酿湿生热。
症见胁肋胀痛,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大便溏垢不爽,小便黄赤,口苦口黏,面目发黄,皮肤瘙痒,舌苔黄腻质红,脉弦滑或数、或濡。
方选茵陈蒿汤、茵陈四苓汤、甘露消毒丹。临证应辨湿重、热重、湿热并重,随其主次消长,动态演变及相关兼夹病理因素配药。
四法曰和降:此为苦辛合法,苦降辛通,和中开痞,泄肝安胆之意,适用于“胆胃不和证”。
症见脘腹、痞胀,嘈杂泛酸,噫气,口苦,苔黄脉弦。方选半夏泻心汤、栀芩二陈汤合左金丸之类。此即《灵枢·四时气》所说:“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是也。
五法曰通利:腑以通为用,司传导之职,若“胆热腑实”,胆液不能疏泄,则通导失司,腑气壅塞,不通则痛。
症见胁痛如绞,胀痛引背,灼热拒按,寒热弛张,胸闷口苦,泛恶欲呕,大便多秘,目黄肤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方取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通利与和解并施;有黄疸者加茵陈,便秘加芒硝。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5/08/content_85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