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4年05月20日
窍分两类 开窍辨凉温
□朱光 河南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报
人体之窍可分为两类,一为生理之窍,如七窍或九窍,与外界相通连;一为精神之窍,如心窍、脑窍,是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的途径,也主导着脏腑功能的发挥,因而具有双重属性。
中医学的开窍法往往有所特指,即开心窍或脑窍,根据窍闭的寒热属性,治疗有凉开、温开之别。至于瘀血内停,阻闭清窍,治当活血化瘀、醒神开窍。窍闭重症还可用针刺,以救危急。
“窍”的生理特性
窍,在中医学中表述种类颇多,概括起来,可有如下几项:(1)指人体与外界相通连的孔窍,孔窍或空窍,如七窍,九窍,汗窍(又名鬼门、汗孔、玄府、气门),津窍,精窍等。(2)指心窍。古人认为心有窍、能思考,人的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取决于心窍开启。如元代耶律楚材的“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与清代李渔的“一朝被鬼迷心窍,神情三日犹昏耗”的诗句,其中的心窍均指此意。(3)指脑窍。自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认为脑为精神活动之所在,汪昂也明确指出“人之记性,皆在脑中”,于是后人又有了“脑窍”的表述。关于心藏之神与脑之元神,张锡纯作了详细辨识:“脑中为元神,心中为识神。元神者,藏于脑,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发于心,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虽看似明晰,但实际则难以界定。此外,窍还有清浊之分,居于上部者谓之清窍,居于下部者谓之浊窍。
根据上述,笔者认为,人体之窍可分为两类,一为生理之窍,如七窍或九窍,与外界相通连;一为精神之窍,如心窍、脑窍,是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的途径,也主导着脏腑功能的发挥,因而具有双重属性。但无论窍属何类、居于何位,都具有两个特点:(1)均由脏腑主司以发挥相应功能。七窍或九窍与五脏相连,能反映五脏的生理状态与病理变化,故又称之为苗窍。如《灵枢·脉度》:“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肾“开窍于二阴。”心藏神,主导着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神清需赖血养。头为“清阳之府”、“精明之府”,头内有脑,“脑为髓之海”(《灵枢·海论》),而“肾生骨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此头脑清灵机敏有赖于清阳的聚充及髓海的满盈。(2)均应保持畅通状态。七窍或九窍的畅通对人体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心窍或脑窍的畅通更为重要,决定着神识的清晰甚至生命的消亡。
开窍诸法
关于窍之病变,主要表现为闭塞不通的状态,而开窍之法显然适用于邪实窍闭之证。生理之窍闭,可见鼻塞、小便不畅、大便秘结、无汗等症状,因此通鼻、利尿、通便、发汗等均为开窍之法,兹不赘述。从实际而言,中医学的开窍法则往往有所特指,即开心窍或脑窍(清窍),如开窍醒神、开窍醒脑等。
邪实致窍闭者,常见于火热、痰、瘀等因素。火性炎上,火热通于心,因此易于内陷扰心,闭阻心窍。而由于心外有包络,护卫心脏,故实为热入心包,此如《灵枢·邪客》所言:“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痰之于身,可随气机升降而无处不到,痰浊或痰热上逆则可蒙蔽清窍。外伤或久病均可致瘀,瘀于心脑也可阻痹清窍。上述病理因素在闭阻清窍时有轻重之分,轻者可见头痛、眩晕,反应迟钝,重者则均可见神失其主,昏不知人,此即所谓窍闭神昏。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5/19/content_85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