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4年06月12日
诸症互参 体病同治
□ 李敏 胡锦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温振英,女,1928年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温振英传承工作室导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温振英名医传承工作站”导师。擅长运用“整体医疗模式”治疗哮喘、湿疹、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抽动障碍及小儿多动症等。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治疗上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温振英秉承《内经》《伤寒杂病论》中整体观的理论,提出诊病、治病应当时刻结合患者体质的整体医疗理论,用辨证思维诊治疾病,进一步阐释、补充了中医整体观理论。
诊病整体观 局部望诊与整体状况结合
温振英认为,在全身望诊中,通过望神色与形态便可大体得知病情之轻重、疾病之虚实。但单纯的局部望诊不能判定患者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失衡状态,对于局部的望诊所得一定要与整体情况相结合进行判断。
整体情况包括患者平素症状描述、临诊时表现的体态、神态、言语动作等。局部情况多观察头发、口唇、舌、咽喉及全身皮肤等。例如对于唇色、咽部颜色的辨识,要根据病人的精神状态、面色、相关症状综合评定是色红还是色淡。
如一个经常倦怠乏力、多汗、食欲不振,临证查体表现为头发干枯少光泽,面色白光白、气池色暗的小儿,临床多辨证为气虚证,据理推断其唇色应表现为色淡,与其气虚的其他表象相一致,但患儿唇色若为正常儿童的淡红色,此时则应视为异常,乃气虚兼有阴虚之征。
又如咽部充血是外感风热患者的常见体征,但是否有“咽红”,同样需要整体辨证,正确的辨证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温振英观察咽部情况常要与整个口腔黏膜的颜色相比较,如果患者咽部色红仅表现在局部,而口腔黏膜整体颜色为淡或淡红,再结合患者咽痛明显、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可能伴有发热等情况,才视为“咽红”,治疗时可适当应用清热利咽药味。
若患者咽部颜色与口腔黏膜整体颜色均较为红润,虽有外感症状,亦不宜认为是“热毒内蕴”,而是阴虚体质患者外感的表现,治疗则当以养阴透邪为大法。
对于舌苔的辨证更应该遵从整体观。她认为舌质更能够体现疾病之本质,舌苔多为疾病之表象,舌质的变化较舌苔较为滞后,舌质、舌苔须互参。
舌苔白厚,并不一定表示内有积滞,它既可因一时的饮食所伤导致,也可因患者长期脾胃虚弱失于健运所致,还可因某些疾病用药伤及脾胃所致。
例如患者平素饮食正常,近日因外感发热应用数天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脾胃功能受累,运化失职,因而舌苔较厚,这并非一些消积导滞药味所能解决。因此舌苔的辨证同样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进行整体辨证。
治病整体观 病体同调
患者体质决定了对某种致病因素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而且在发病形式上,由于邪气的种类、性质、强弱和致病途径不同,个体又有脏腑气血阴阳偏颇的体质差异,因此体质因素决定病机的从化,在疾病的开始阶段即表现为不同的类型。
同样是外感致病的感冒,不同的体质表现的证型不同。气虚、阳虚体质的患者多表现为风寒感冒,阴虚体质的患者则多表现为风热感冒。因此治疗原则必然迥异。无论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的治疗,温振英均紧密结合病人体质特点,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治疗急性病,根据病人体质类型进行疾病的辨证施治。
我们常说“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疗急性病,大多数医者常先顾及急性病本身,认为体质是“后面的事”,可待急性病解决后慢慢调理。温振英则提出,治疗急性病只有结合体质才能效如桴鼓。
如曾有一位17岁男性患者,主因“咳嗽、咽痛1周”就诊。患者1周前外感发热消退后,咳嗽阵作,伴有咽痛、鼻塞、流黄涕,已服用4天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汤剂,具体组方“炙麻黄、生石膏、杏仁、鱼腥草、蒲公英、大青叶、藿香、野菊花、前胡、芦根”等,但症状没有明显改善。临诊查体所得:唇嫩红,舌淡红嫩,苔白有剥脱,脉细滑。咽微红,咽后壁光滑,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
温振英辨析考虑:患者外感,邪塞肺窍,肺热内蕴,故鼻塞流黄涕、咽痛,其咳嗽阵作为鼻涕倒流至咽喉部刺激所致。唇嫩红,舌淡红嫩,苔白有剥脱,脉细滑,为阴虚体质的表现,故其咳嗽同时有阴虚肺燥性质存在,因此整体分析病因病机为肺热阴虚外感,邪塞肺窍。当以祛风养阴,通窍止咳为治则。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6/11/content_86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