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4年06月19日
调和阴阳 治分百型
□ 陈生 姜琳 王彤 陈红 陈新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陈文伯名医传承工作室
中国中医药报
陈文伯,男,1936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主任医师,教授,著名中医内科、男科专家,中国现代男科奠基人之一。原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院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陈文伯工作站指导老师;现任京城名医馆馆长,炎黄国医馆馆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60余年,对内科杂病、男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研制中药新药3种,内科、男科系列中药内部制剂30余种,曾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撰写中医专著10余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陈文伯是现代中医男科代表医家之一,从医60余年,精于男科和内科,在临床和学术上多有建树。近年来,我们依托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陈文伯名医传承工作站”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陈文伯传承工作室”项目的支持,对其主要学术思想与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就其“调和阴阳”理论简述如下。
阴阳为宗 治当求衡
《黄帝内经》曾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陈文伯对这一基本理论推崇备至,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他认为:如内经所述,阴阳两大物质系统的对立统一及变化是宇宙万物一切现象的根本。在天,暑往寒来、晨昏更替等自然现象是如此;在地,与之对应的“生长化收藏”亦如此;在人,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现象同样如此。
尽管人体的构成有脏腑、气血、津液、筋骨、经脉之分,维持人体生存的要素多如牛毛,但归结其属性皆可概括为阴阳两大物质系统,并时刻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其动态的平衡与稳定,是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维持健康状况的保证。也就是《内经》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而一旦由于外感六淫或疫疠之气(含空气、食物、水及现代电子设备辐射等污染)、七情过度、饮食不节等内外因素破坏了阴阳两大物质系统的动态平衡与稳定时,就会发生各种疾病。
换句话说,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衡所致,而其发展与转归,尽管变化多端,依然是阴阳某一方偏盛偏衰的结果。因此,治疗各种疾病,都应从纠正阴阳偏盛偏衰这一基本病理变化入手,方能药到病除,效如桴鼓。这一点应贯彻于整个辨证治疗过程的始终,不应有丝毫变化。
例如他在治疗因阳气不足而致的少精不育症时,多以温阳益肾之剂使用1~3个月,在患者自述症状明显改善,精子数量亦明显升高后,非按一般常法,效不更方,而是逐渐减少温阳之品,适量加入育阴之剂。
陈文伯曾特别指出:“阳虚患者通过温阳治疗使人体阴阳已达到相对平衡,继续用温阳药就会出现阴虚阳亢之势,使病情又趋加重,医者不可不察。”
再如:一般认为前列腺炎多以湿热下注立论、清热利湿为主法治疗。但有些患者可见畏寒、尿频等寒象,常规治法非但无效,反致症状进一步加重。陈文伯以为:此乃不审阴阳、机械套用现代医学思路之故。诊察任何疾病,虽有现代医学诊断,但皆应以中医理论指导,辨明寒热虚实,了解其阴阳盛衰,寒者温之,虚者补之,调和阴阳大法贯穿于治疗始终,不能简单仅凭现代医学诊断即遣方用药。此乃其重视“燮理阴阳”的主要治疗思路。
此外,他在研究运用中医理论时,从不排斥现代医学,认为中医学要发展必须有“容纳百川”之胸怀,努力借鉴与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把现代科学的成果以及各种检测手段与中医相结合,实现不断推动中医学“自我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他结合人体科学研究前沿的进展,探讨了基因组学说与中医学的关系。
例如,基因组学研究证实:基因是人体遗传物质基础,对于人的生长、发育、繁殖、疾病、衰老均有决定性作用,与中医肾精为人体生命之本的观点十分近似,为中医治病求本的理论提供了现代理论基础。
再如基因组学说认为:凡是疾病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有关,其外部致病因素都是通过内因(基因)改变而起作用的观点与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发病学理论亦存在相通之处,值得进一步研究。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6/18/content_87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