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视点 >> 媒体视点

人民日报:取消特需医疗 符合公共利益

2014年06月21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人民日报不吐不快:取消特需医疗 符合公共利益

 


白剑峰

 


2014年06月20日09:27   

 

来源:人民日报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让公立医院不必依赖特需服务而弥补亏空,让医生靠提供基本医疗就能获得体面的收入     

  据报道,上海很多公立医院剥离“特需医疗”,全部放到两大医学园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和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让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资源对接。有专家提出,特需医疗应该彻底退出公立医院。

  同样一家医院,有普通病房,也有特需病房;同样一位专家,有普通门诊,也有特需门诊。而普通和特需,价格往往相差十几倍。这是我国公立医院的一道独特“景观”。上世纪80年代,我国由于缺乏面向高端人群服务的医疗机构,部分公立医院开设特需医疗部或国际医疗部,主要针对外宾或高干等人群。为了满足公众的特殊需求,很多医院又推出了专家特需门诊。例如,一名专家普通门诊挂号费是14元,特需门诊就可达到几百元。如今,公立医院特需医疗的“身份门槛”已经淡化。虽然价格不菲,依然供不应求。为此,政府明确要求: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有人尖锐地指出,取消特需医疗服务,如同在公立医院身上“割肉”。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合理。一是政府投入不到位,医院必须靠自我创收维持生存。二是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偏低,严重背离价值规律,很多普通医疗都是“亏本买卖”,做得越多,赔得越多。因此,特需医疗成为一条特殊的补偿渠道,医院增加收入,医生获得补偿,谁愿意动自己的“奶酪”呢?

  公立医院开设特需医疗,在全世界是罕见的,因为这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背道而驰。在任何国家,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目的都是保障基本医疗,而不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很多大型公立医院人满为患,基本医疗服务尚难保障。如果在普通门诊和普通病房都供不应求的前提下,盲目增加特需门诊和特需病房,难免有少数人挤占多数人的公共资源之嫌,不符合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因此,取消特需医疗是大势所趋。

  也有人认为,社会对特需医疗服务有需求,公立医院有资源优势,而私立医院也不具备服务能力,为什么公立医院不能干,非要把市场让给私立医院呢?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多年来,我国公立医院定位不清,大病小病通吃,普通特需并举。很多医院盲目追求高精尖,偏离了公益性轨道。尽管公立医院举办特需医疗,也是为了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但是,公立医院的首要职责是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如果公立医院利用公共资源与私立医院竞争高端医疗,无疑是一种不公平竞争,既压缩了社会资本办医的空间,也背离了公立医院的方向。因此,公立医院应集中精力办好基本医疗,并逐步实现把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对于特需医疗服务,完全可以交给社会资本来办。凡是市场能办的,政府就不该抢着办;凡是市场失灵的,才是政府该干的。公立医院保基本,私立医院做高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市场提供私人产品。这才是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模式。

  当然,公立医院取消特需医疗,是一场利益的博弈,需要有配套政策作支撑。首先,政府作为公立医院的举办者,必须承担起基本责任,加大财政投入,让公立医院“吃得饱”。同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让公立医院不必依赖特需服务而弥补亏空,让医生靠提供基本医疗就能获得体面的收入。如果公立医院连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坚持公益性就成为空谈。其次,逐步放开医生自由执业,既为社会资本办医释放人才资源,也为医生薪酬市场化创造条件。

  俗话说,草多禾苗稀。如果公立医院任凭特需医疗“野蛮生长”,基本医疗的“禾苗”就会被“杂草”吞噬。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医改的重要目标。政府应加快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为取消特需医疗创造条件,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20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