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4年06月26日
汇中西明辨“方药证”
中国中医药报
陆渊雷(1894年-1955年),字彭年,著名中医理论家、教育家、临床家。他自幼勤奋好学,从朴学大师姚孟颐学习经学、小学,工书法、金石,于诸子百家、史、地、物理、算学等书无所不读,并通英、法、德、日诸国文字。1925 年,拜恽铁樵为师,协助办校;又师事章太炎,学习古文学及中医基础,深得两名家之教益。
1927年悬壶沪上,提倡中西医汇通,临证以西医方法诊断,运用经方治疗,擅治伤寒等流行性热病、慢性肝炎、肿瘤等病。一生著述颇丰。
法宗仲景 践古理创今法
中医之方对证不对病
陆渊雷中医理论功底堪称一流,他认定《伤寒论》为经方之冠,故看病谨守仲景辨证论治之精髓,认为中医之方乃对证而施,非对病而治。他说:“统观仲景书,但教人某证用某方,论中有桂枝证、柴胡证之名,可知意在治疗,不尚理论。”其学术思想与近代科学的实证思想是一致的。
在临床实践中,他能够遵循古代经方家“审知某证者某经之病,某汤者某证之药,然后用之万全”的原则,以六经立法为纲,抓住主症,在一个成方或几个合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而取效。
从他已公开发表的一些典型病案中,均能发现其重视方证与药证的诊治思路与辨证技巧。如治唐夫人的呕吐腹痛,投以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治刘世兄发热如疟、咽痛口渴,投以小柴胡汤加石膏、浙贝母;治杨妈的牡疟病,寒热往来、口渴多涎而有呕意,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加茅术……由此可见,陆渊雷在诊治复杂多变的疾病时能权变自如,功力非凡。
同时,他对“同病异治”以及“异病同治”也有深刻的认识。认为:一病之经过中,可以用寒热攻补相反之方,一方之应用,亦可有数种性质不同之病。古医书中部分说理,暗合现代医学,故从中医书治疗方剂中,可以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兼治其他名称绝不相同之病,以及中西医各不同名之病。
探索辨证、辨病结合
陆渊雷是较早将辨证治疗和辨病治疗相结合的实践者。他常把中医学的病名及证候和西医学的病名对应起来,利用较为固定的仲景方进行治疗,提高了疗效。
比如他说:“为近世温热学所谓温邪犯肺,逆传心包者,其病即所谓大叶性肺炎。遇此等症,每视其证候,投以仲景方麻杏石甘、小青龙、麻黄等汤,不过三五日即愈。”
“瘀血之病,西医所谓血栓栓塞者。于此等病,每视其证候,投以仲景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丸、桂枝茯苓丸、大黄牡丹皮汤、当归芍药散、下瘀血汤、大黄虫丸等剂,取效亦速。”这类说法虽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其实践意义十分重大,是中医现代化的最初尝试。
精研医理 善用一味之功
陆渊雷重视某一味药的特殊作用,或以药证为目标而寻找相应的方剂,或以此药为辅助,配合方证而兼治次要的症状。如对附子、桂枝、太子参等用法都有独到的心得体会。
附子治吐利
他善用附子,这在沪上医家中比较罕见,也是其一贯反对滥用寒凉药思维的体现。他认为:“仲景于亡阳虚脱之证,必用生附子配干姜,甚或依证更配以人参。”又谓:“干姜与附子俱为纯阳大热之药,俱使机能亢进。唯附子之效遍于全身,干姜之效限于局部,其主效在温运消化而兼及于肺。故肺寒、胃寒、肠寒者,用干姜;心脏衰弱,细胞之活力退减者,用附子。”“仲景于阳虚证,心脏衰弱不甚者,则用炮附子,量亦不大。”“至于镇痛,乃用大量炮熟附子。”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6/25/content_87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