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肾虚为本 治兼痰瘀

2014年07月04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肾虚为本 治兼痰瘀

 

 

——郭文勤治冠心病经验

 

 

□ 郭茂松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中国中医药报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郭文勤教授从事中医心病研究50余年,疗效显著而持久。笔者有幸随师伺诊,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冠心病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心病为表 根源于肾

    郭文勤认为,肾虚与老年病密切相关。老年阶段人体各组织器官都发生了明显的生理性退行性改变,但这一改变是从中年时期就开始逐步进行的,只是到了老龄才有了明显的表现。

    张景岳谓其“水火具焉,消长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生命之本”。人体在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心将不断消耗能量而伤及肾气,进入老年阶段而出现身体虚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也记载:“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可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日益衰弱,冠心病症状会愈加明显。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分析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郭文勤理解此处“阳微”指的是上焦阳虚,胸阳不振;“阴弦”是指阴盛于下,起病的内因为脏腑亏虚,功能失调。病变的特点为本虚标实。

    本虚主要是心气不足,肾气亏乏,表现于心,根源于肾;标实主要是指血瘀、寒凝、痰浊交互为患。就其病变的脏腑来讲,心虚为表现,肾虚为根源;就其虚实来讲,虚为本实为标;就其阴阳来讲,为阳虚阴盛,阴乘阳位;就其寒温来讲,为温去寒留;就其气血来讲,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就其标本来讲,阳虚气虚为本,血瘀痰浊为标。

    临床可见很多冠心病患者虽血瘀为患,但用血府逐瘀汤之类治疗只有初期效果,继则效果不显,再用则无效甚至会出现负效应,比如气虚症状明显或加重。若改用益气补肾药为主,如锁阳、何首乌、仙茅、杜仲、菟丝子之类,则不仅可以显著缓解症状,还可以增强病人体力消除症状。由此可证“冠心病表现于心,根源于肾”。

    痰瘀交阻 自出枢机

    郭文勤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痰浊血瘀交阻证与肥胖、饮食热量过剩、运动量偏少呈正相关。肥胖之人多为脾虚湿盛之体;过食肥甘厚味,超过脾胃转输运化能力;加之久坐少动伤脾,脾虚无力运化水谷精微,反而酿为痰浊水湿。痰浊水湿阻滞,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脾虚,二者形成恶性循环。久之痰浊阻滞明显。痰浊随着气机升降而遍布全身,故变证百出。

    痰浊阻滞气机,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不畅,瘀阻于心,故出现痰浊与血瘀交互为患的情况。痰瘀胶阻,深入经络脏腑,终成痼疾还可变生他疾或疑难重症,临床治疗大多颇为棘手。

    如今,随着扩血管、抗凝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求治于中医的心脏病患者,大多为西医治疗无明显效果的疑难病人,其中很大一部分辨证为“痰瘀交阻”。因此,痰瘀并治、豁痰化瘀尤为重要。

    此类病人一般形体偏胖,病程较长,精神倦怠或萎靡,自觉周身酸重不适,头目晕沉,记忆力减退,而色滞黯或晦黯,心前区疼痛发作以闷痛为主,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舌质紫暗,舌苔白厚腻或淡黄厚腻。若痰浊瘀而化热,则可出现口渴喜冷饮,心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心前区灼痛,舌色红紫等一系列热邪为患的症状。若病人宿体阳虚,痰从寒化,则可以出现畏寒肢冷,纳呆便溏,小便清长,心前区冷痛等寒邪阻滞的症状。临床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痰浊瘀血二者孰轻孰重,或二者并重,来决定治疗上豁痰化瘀的用药比例。

    适当化瘀 重在益气

    目前,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存在一定误区:常见应用复方丹参、血塞通、脉栓通之类取得初期效果后,疗效无法巩固,反而出现体力下降,疲乏无力,四肢沉重,倦怠嗜卧,口干舌燥,头晕,头胀;再进一步可出现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等问题。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7/04/content_87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