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儒家思想与中医天人合一观(下)

2014年07月21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儒家思想与中医天人合一观(下)

 

 

□ 孔令俭 山东省曲阜中医学校

 

 

中国中医药报

 

 

    “天人感应”思想的确立

    “天人合一”思想,对战国后期到西汉期间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其最典型的历史事件有两个:一是形成了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政治哲学,二是形成了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基础的中医药理论体系。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天人理论的基本内核。在构建天人理论时,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起天人间的感应关系。这一关系的成功建立,不但解决了实现天人合一的途径,而且也制造出当时社会所需要的神秘的宗教神学氛围,进而向世人确证了刘氏政权存在的合法性。

    他说:“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受命,化天地之四时。”(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为人者天》,中华书局)

    在这里董仲舒强调的人为天所生,人之本在天,人的一切,诸如形体、血气、德行、喜怒等莫不相应于天而生。为了证明这一理论,他从术数入手提出了“人副天数”的思想。

    他说:“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春秋繁露义证·为人者天》,中华书局)

    而在中医药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人与天相参,与日月相应”(《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的意识一直处在思维方法论的重要位置上。其基本涵义是,人是由天地(阴阳)之气所化生,人的生命活动取决于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故而人须主动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其理论与董氏天人理论相比较,何其相近!

    《素问·宝命全形论》对此论说道:“夫人生于地,命悬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所以,人欲“宝命全形”,须“知四时”,并“应四时”。

    中医理论的“天人同构”

    实际上,“天人合一”并非董仲舒的首创,他不过继承并发挥了先秦儒家相关的理论。在先秦儒家那里,“天人合一”观念中含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天人同构”,这种思想对中医药理论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让我们先看儒家关于“天人同构”的有关论说:“参(曾参)尝闻之夫子(孔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内景。故火曰外景,而金水内景。吐气者施,而含气者化,是以阳施而阴化也。……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阴阳之精也。毛虫之精曰鳞,羽虫之精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倮虫之精者曰圣人。”(《大戴礼记解诂·曾子天圆第五十八》,中华书局)

    这与曾子论说“天圆地方”相近,《黄帝内经》中也有相似论说,其文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邪客》)

    这种天人间的参对比附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是十分生硬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天人合一”、“天人相参”的意识,在当时中医药理论形成和实践中所产生的重要指导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从这段文字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形成的踪迹了。

    无论是新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医籍,还是《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等医书,它们都是在这种意识的基础上展开论说和实践的。以《黄帝内经》为例,它以“天人合一”、“天人相参”及“人副天数”为其整体结构,又以阴阳、五行为其辨思纲领,由此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7/18/content_88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