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医保健 >> 综合保健

炎夏补水有学问

2014年08月05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炎夏补水有学问

 

 

中国中医药报

 

 

    水为生命之源,在炎热的夏天对人体尤为重要,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可按下述不同情况加以补充。

    一般补水

    时值酷暑炎夏,作为中暑预防对策的重要措施,要补给因汗液流失的水分。一旦出汗,不仅是水分,作为盐成分的钠等矿物质也会丢失。此时若只喝白开水,因这些物质浓度降低,可导致恶心和肌肉痉挛等情况发生。

    那么,应该怎样科学地补水呢?具体方法是:1000毫升的水,加3克食盐和10克砂糖,并搅拌。水以自来水为好,可煮沸冷却到常温,然后,加入柠檬和葡萄柚果汁各一滴,不仅味道变好,而且有助于钾的摄取。可在跑步和散步等出汗多时以及食欲下降时补充。若是一次大量饮用,会很快从尿中排出,故每次以饮用1杯(200毫升)的量为宜。

    运动补水

    夏天运动时尤其要注意补充水分。此时肌肉大量散热,中暑的危险很高。那么,应该摄取多少水分才好?一般以身体水分的减少不超过体重的2%补给为宜。例如,体重60千克的人,以水分减少未及1.2升的程度,不断地补给。建议在运动前后测量体重,如果体重减少在2%以内的话,那么,水分补给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补水量要求足球等竞技运动前250~500毫升,比赛中500~1000毫升。以1杯(200毫升)的量分别摄取为好。因出汗导致盐分丢失,因此应在水中混合0.1%~0.2%左右的食盐。

    高龄者补水

    高龄者容易中暑,据统计,盛夏中暑高龄者占到4成以上。一是因为老人对酷暑的耐受性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往往变得迟钝;其次是年龄越大,体内水分越少,一般成人水分占体重的60%,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下降到55%;此外,老人体温调节功能减退,体内热量很难散发。

    专家建议,老人每日至少要摄取2.2~2.5公升的水分,这是因为仅从尿液和汗液中即可排出这些水分。以2.5升为例,首先,作为饮料应该喝1.2升,其中包括起床后饮用的水,吃饭时摄取的水,吃点心时喝的茶等。其次,三顿饭和菜等食物也包含着水分,由此摄取1公升。剩下的0.3升,为提供体内营养素转变成能量时产生的“代谢水”。上述3类仅是每天喝水量的最低限度。若因高温而大量出汗,还要及时补充运动饮料以及盐分。 (宁蔚夏 译自日本《读卖新闻》)

 

原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8/04/content_89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