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4年08月11日
王孟英:百病皆由愆滞生
□ 孙敬辉 河北中医学院扁鹊医学社
中国中医药报
身中之气有愆有不愆也,愆则邪留著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而潜消。调其愆而使之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
情志郁结,怒木直升,痰亦随之,堵塞华盖,故治节不行,脉道不利也。但宜宣肺,气行自愈。
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健则气机周流不息,脾胃病则气机滞,诸病丛生。
外感温邪或情志内郁化火,炼液为痰。而痰为有形之物,极易阻塞气道,壅滞经络,使枢机失灵,升降失调,故变证百生。
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临证每有出奇制胜之效。他温病宗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却多创见;杂病法丹溪、喻嘉言、沈尧封,对伤寒多有心得。医理虽博,然其理论中始终贯穿着“运枢机,通经络”的思想,笔者在此浅述之。
百病由气生
王孟英的气化枢机理论源于《内经》中有关气机的描述。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又云:“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化收藏。”可见,只有全身各个脏腑的功能协调配合,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一旦气在体内运行阻滞,或运行逆乱、升降失调、出入不利,则脏腑、经络、四肢九窍便会发生种种病变。
王孟英深谙经义,并结合自己临证体会,着力发挥,尝云:“夫人气以成形耳,法天行健,本无一息之停。而性主疏泄者肝也,职司敷布者肺也,权衡出纳者胃也,运输精微者脾也,咸以气为用也。肝气不疏,则郁而化火;肺气不肃,则津结成痰;胃气不通,则废其容纳;脾气不达,则滞其枢机,一气偏愆,即能成病……不尽乎老少强弱也。以身中之气有愆有不愆也,愆则邪留著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而潜消。调其愆而使之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王孟英医案·胀》)
可见,他认为气机愆滞是百病产生的根源,而“调其愆而使之不愆”则是其治病的根本大法。
调气重在肺与脾胃
论及“调其愆而使之不愆”之法,王氏着重调理肺和脾胃之气。他说:“肺既不主清肃,一身之气皆滞也。”故调理气机,必须宣展肺气。
如沈俊扬令妹,年逾五旬,体素瘦弱,不能寐者数夜,证遂濒危。孟英视之,目张不能阖,泪则常流,口开不能闭,舌不能伸,语难出声,苔黄不渴,饮不下咽,足冷不温,筋瘛而疼,胸膈板闷,溲少便秘,身硬不柔,脉则弦细软涩,重按如无。或疑中暑,或虑虚脱。
孟英曰:“身不发热,神又不昏,非中暑也;二便艰涩,咽膈阻闷,非脱证也。殆由情志郁结,怒木直升,痰亦随之,堵塞华盖,故治节不行,脉道不利也。误进补药,其死可必。但宜宣肺,气行自愈。方用紫菀、白前、兜铃、射干、菖蒲、枇杷叶、丝瓜络、白豆蔻。果一剂知,四剂瘳。”(《王孟英医案·郁》)
此案病情危笃,症状错综复杂,而孟英抓住“治节不行”这一主要病机,予以轻淡之品,宣展肺气,清肃气道,使治节之令,肝胆上逆之火,水液凝结之痰,咸得下趋,一身之气得以流通,故获奇效。
观其所用宣肺之品,大多轻清,正如孟英所云:“虽轻淡之品,亦可起重症。”此病幸遇明眼,若为俗医所治,必一味蛮补,使气机愈塞,终致不起。
明清之时,温补学说盛行,医者多不审证,只知一味蛮补,孟英深感滥用温补之害,故极力驳斥曰:“惟五气外侵,或七情内扰,气机滞塞,疾病乃生。故虽对极虚之人,既病即为虚中有实,总宜按证而施宣通清解之法,一味蛮补,愈阂气机,重者即危,轻者成锢。”可见,孟英反对滥用温补与其气化枢机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健则气机周流不息,脾胃病则气机滞,诸病丛生。孟英认为,脾胃镇中枢而主升清降浊之司,贵乎升降有度,有度则水行,虽有邪客,亦潜消默化,不能留著为病;失度则湿生,不惟有滞升降之机,易招秽浊之邪,留于中焦,乱于脾胃,“浊不能降而腹痛呕吐;清不能生而泄泻无嚏”。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8/08/content_89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