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发热证治十三法

2014年08月13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发热证治十三法

 

 

□ 刘荔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刘启廷名医工作室

 

 

中国中医药报

 

 

    普通感冒发热

    感冒发热,证见畏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皆因风寒乘虚侵袭人体,寒盛生热。如《伤寒论》所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明代医家张介宾认为:“人伤于寒而传为热病,寒盛则生热也,寒散则热退。”治疗感冒发热时,着重于散寒透热以恢复机体功能。组方散寒透热兼以扶正,使寒散热退,正复邪除而病愈。方用辛透化湿汤。

    处方:紫苏叶15克,羌活15克,荆芥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太子参15克,甘草10克。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服,间隔4小时服一次,不愈再煎第二剂,仍间隔4小时服一次。

    功用:辛透散寒,化湿解表,扶正祛邪。

    加减运用: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牛蒡子;咳嗽气喘者,加炙麻黄、苦杏仁;体虚感冒,或感冒失治、误治,日久不愈者,加黄芪、炒白术、防风;伴见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寒热往来发热

    寒热往来发热,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时发作。中医称之为少阳证,认为这是少阳病正邪相争所出现的典型热型,可伴见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其病机是邪入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而致。治宜和解表里,补中扶正。方用和解少阳汤。

    处方:柴胡30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服。

    功用:和解少阳。

    加减运用:属疟疾者,加常山、草果;正气不虚者,去人参以防闭门留寇;口干咽燥者,加天花粉、知母;伴见全身关节酸痛者,加桂枝、白芍;伴见咳嗽喘急者,加炙麻黄、杏仁;伴干咳少痰者,加芦根;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发热汗出

    发热出汗,见于体虚易发生反复感冒之人,发热且出汗较多,或服用西药解痛退热药后出汗较多、动辄复感。中医称之为外感风寒表虚证。病因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汗液外泄。治宜调和营卫,固表止汗。方用调和营卫汤。

    处方: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5克,炒白芍30克,桂枝3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服。

    功用:调和营卫,固表止汗。

    加减运用:大便干结者,加熟大黄;伴咳喘者,加炙麻黄、杏仁。

    高热大渴

    高热大渴,多见于各种温热病中,表现为高热(体温在39℃以上)和大量汗出同时出现,伴见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脉洪大有力,中医称之为阳明经热盛。病因为外感寒邪,入里化热,迫津外泄。治宜甘寒滋润,清热生津。方用仲景白虎汤。

    处方:生石膏100克,知母15克,粳米30克,甘草10克。水煎二次混合,分2~4次服。

    功用:滋阴降火,清热固表。

    加减运用:伴见恶寒者,加柴胡、黄芩;神昏谵语、四肢抽动者,加羚羊角粉;伴见皮肤有出血斑者,加黄连;体虚者,加人参;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者,加半夏、藿香、滑石。

    阴虚发热

    阴虚发热,多因患者素体阴亏,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导致阴精亏虚,水不制火,表现为午后或夜间身热,或骨蒸潮热,或伴手足心热。本病阴虚为本,虚火为标。治宜滋阴生津,退热除蒸。方用滋阴清热汤。

    处方:鳖甲30克,生地30克,生白芍30克,青蒿30克,地骨皮30克,白薇15克,银柴胡15克,黄芩15克,黄芪30克,山药15克,太子参15克,甘草10克。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服。

    功用:滋阴清热。

    加减运用:便秘甚者,加大黄;失眠者,加酸枣仁、珍珠母;伴有盗汗者,去青蒿,加煅牡蛎、浮小麦。

    血虚发热

    血虚发热,是指血液不足,脏腑功能失其濡养,机体功能失调,阴不敛阳,阳气外浮而发热,一般热像不高,伴见烦躁,口渴喜饮,目赤面红,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治宜补气养血以清热。方用益气养血清热汤。

    处方:炙黄芪30克,当归30克,炒白芍30克,桂枝15克,焦白术30克,五味子15克,地骨皮30克,白薇15克,人参10克,酸枣仁30克,熟地15克,枸杞子20克,山萸肉15克,炙甘草10克。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服。

    功用:益气养血,养阴除热。

    加减运用:伴见便秘者,加肉苁蓉、黑芝麻;月经淋漓不停者,加阿胶珠、生地炭、三七粉。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8/11/content_89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