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4年08月14日
以瘟疫理论指导治疗
□ 马家驹 北京中医药学会师承工作委员会
中国中医药报
笔者仔细查看国家卫生计生委7月31日发布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后,从中医角度分析,有以下几点建议。
不能拘泥于伤寒、运气
埃博拉临床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坏,致死率高,可达50%~90%。急性起病,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黏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
中医注重四诊合参,目前尚未见到详尽的中医症状描述,根据国家卫计委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来看,埃博拉的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明显属于中医温疫范畴,那么必须根据温疫的理论来指导,不能再拘泥于伤寒、普通温病、五运六气等解释。也不能掉以轻心地认为根据中医理论“随证治之”即可。参看《国士无双伍连德》中,1910年哈尔滨发生鼠疫,中医也无良策,对于急性烈性传染病,只是依靠辨证论治是远远不够的,最后只得依靠隔离来阻断。温疫感受的是中医所谓的“疫疠之邪”,而非伤寒、普通温病所感受的天地间之常气,如外感六淫等。对于温疫,需尽早攻逐邪气,若邪热毒盛,则采用余师愚清瘟败毒饮法清热解毒。若湿邪重,则开达膜原,促邪溃败,若热邪与肠腹糟粕互结,则吴又可大承气汤攻逐邪气法可用。
邪毒热盛为病
埃博拉的病情进展快,迅速出现皮肤、黏膜、脏器的出血症状,属于热在血分,表明其邪热毒盛。埃博拉病毒致病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学界内有观点认为可从伤寒六经辨治考虑,认为属于伤寒少阴病。其实这里的头痛、肌痛并非表证,并非《伤寒论》少阴病。而是邪热炽盛,邪热浮越于外的一种假性表证。里热结滞,阳气不能敷布于外,即四末未免厥逆,又何况头痛、肌痛?试问伤寒初起,能有里热症状的咽痛表现吗?此处的畏寒也是热盛的表现而非表证的恶寒发热,如白虎汤证亦有恶寒症状。埃博拉初起的症状是有表证而无表邪,绝对不能发汗治疗。在温病学中,亦强调不能辛温解表,否则加重热势使病情恶化,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的告诫。
夹杂湿邪、莫忘清营凉血
埃博拉出血热的患者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表明可能存在湿邪的夹杂,但因埃博拉出血热的热邪炽盛,即使存在湿邪,也很快湿热化燥,进而入营入血,出现多部位的出血。对于这一阶段来说,因邪气传变迅速,所以治疗仍以大剂量辛凉清热为主,稍佐以祛湿之法。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8/13/content_89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