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4年09月18日
逐邪贵早 给邪出路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中国中医药报
“客邪贵乎早逐”是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提到的。这一思想被后世医家推为《温疫论》全书的主线,笔者兹就这一观点谈谈个人的认识。
“早”为防患于未然
逐邪贵早,其实是自《内经》以来中医临床一直提倡的。吴又可倡“早逐邪气”,其中有“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预防思想。叶桂也曾在治疗温病时,以滋肾养阴为先,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亦即徐大春谓:“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用药如用兵》)
后来医家推而广之,将“安”的含义扩大到先行泻法,如卫表证在银翘散中加入芩、连、石膏,以防邪热从卫表入肺气等。但实际上,这种做法的始作俑者应推吴又可。
他认为:“大凡客邪,贵乎早逐,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不致危殆,投剂不致掣肘,愈合亦易平复,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耳。”显然,他的“早逐”和仲景《伤寒论》“急下存阴”思想一脉相承,包含了“先安未受邪之地”,却邪去实,未实先泻的思想。
即驱除温邪,应早于气血津液严重耗伤,肌肉消耗,正气虚损之时;反之一旦错过时机,以温邪杀人之速,正气必然很快被耗伤,当客邪与虚弱的素体结合,即所谓“主客交浑”,则疾为痼疾,纵使有方可循,也不那么好治了。
可见,早字实含预防,顾护正气,防患于未然的思想。
“逐”在宣通开泄、因机而治
宣通导引,给邪出路
吴又可逐邪,强调“疫邪首尾以通行为治”,认为“诸窍乃人身之户牖也,邪自窍而入,未有不由窍而出,……汗吐下三法,总是导引邪从门户而出,可为治之大纲。”不过具体治法上,虽三法都为宣通导引,唯下法使用较多,吐法次之,汗法最为少用。
邪初在膜原,吴又可用达原饮疏利达邪,俟其内溃,而致邪从汗解。邪初离膜原而见黄苔,急用达原饮加大黄方,既疏利又通下逐邪。邪在膜原浮越三阳而见内结,则以三消饮,既消外经之邪,又消内结之邪,还续消不内外并表里之邪。若邪入里,则积极主张用攻下之承气却邪。
伏其所主,先其所因
首先,吴氏反对一见发热,就概用寒凉的做法。他强调虽然温疫一病,临床上几乎自始至终伴有热象,却不可概投寒凉。并解释为,发热是因邪而起,邪之与热,二者形影相随,邪去则热退;不逐邪而独清热,必无功而返。
为此他特设《妄投寒凉药论》篇,以黄连、大黄为例,指出黄连苦而性滞,寒而气燥,守而不走;大黄苦而性通,寒而气润,走而不守。二者有一燥一润一寒一通之别,故温病临床上同为苦寒,大黄比黄连适用,说明了不可妄用苦寒之理。换句话说,用药当对证,就温病而言以逐邪为用。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9/17/content_90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