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4年10月13日
养精蓄锐祛秋乏
□ 陆明华 广西钟山县人民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俗话说,“春困秋乏”。人在炎夏出汗多、睡眠少、食欲差、体力消耗大,秋乏是人体对于超常消耗的补偿反应,也是机体在秋季宜人舒适的气候环境中的恢复措施,还可以说是机体内外环境为达到新平衡的过渡现象。睡眠是养精蓄锐、恢复体力的最佳手段,俗话说得好‘会吃不如会睡’。因此,对待秋乏可适当增加睡眠。增加睡眠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也顺应了秋季“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
秋季的睡眠对人们非常重要,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老年人要保证在9至10小时,稍微再上岁数的老人宜在10~12小时内,同时更应重视睡眠质量。
要选择合适的睡位。选择理想的睡姿——侧身屈膝,只要入睡时被不掩面,手不搭胸,想怎么睡就怎么睡。实际上人的睡姿在一夜之间可变换60次之多,而多次数的辗转有利于大脑皮层的抑制扩散,要选择宽大、软硬适中的床枕,选择较轻、保暖性强的棉被和纯棉、宽大、柔软的睡衣,以提高睡眠质量。 睡觉不要掩面。如果睡时用被子捂住面部会使人呼吸困难,身体会因之而缺氧,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睡前忌吹风,注意保暖,人体在睡眠状态下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降低,易受冷空气的侵袭而感冒。
睡前要尽量少进食。睡前多食将会增加肠胃负担,易造成消化不良,有害身体。最好也不要饮茶,茶中的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兴奋,睡前饮过浓的茶会因之而难以入睡,饮用过多的茶会使夜间尿频,进而影响睡眠。同时,睡前心态要平静情绪不可太激动和过度娱乐。睡前情感起伏会引起气血的紊乱,导致失眠,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睡前如果进行过度娱乐活动,尤其是长时间紧张刺激的活动,会使人的神经持续兴奋,使人难以入睡。
适当饮食调理。饮食调理也是对付秋乏的好方法。要增加营养,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补充夏季消耗,一些滋补食品如红枣、莲子、蜜糖、银耳等有利于补充夏天的消耗引起的身体虚弱,适当进食,有利于解困。
解秋乏还应重心态,不要稍有困意就闭上双眼打盹,要振作精神,从心态上克服秋乏的干扰。秋天是由热转冷的过渡时期,此时积极地锻炼,可以弥补夏耗,消除秋乏。秋高气爽,空气中含氧量高,早起晨练健身效果好。跑步、打拳、舞剑、做健身操、爬山或去公园散步、出外旅游,均可增强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有助于情绪平静。
原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10/10/content_91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