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医保健 >> 综合保健

辨识秋燥对症治疗

2014年10月15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辨识秋燥对症治疗

 

 

来源:北京商报

 

 

  秋燥是指秋季人体吸入干燥空气后所致的一种秋日病,中医称之为燥邪。很多人对秋燥的印象可能仅停留在口唇干裂、口渴咽痛上,事实上秋燥有温燥、凉燥和内燥之分,不同燥症表现不一,防治方法也各有不同。

  温燥易混淆成感冒

  温燥在秋燥中最为常见,表现为口唇干裂、口渴咽痛、眼红目眩;毛发干枯、小便短赤、大便结粒;舌红苔干无津、干咳无痰,或痰稠难咯,严重者还伴有痰中带血、喘息如牛或发热、出汗和五心烦热等温热症状。患者很容易将此症状与感冒混淆,其治疗原则为润燥止咳、生津退热。中医处方中常用润燥退热汤加减,干渴重者加生地、芦根;便秘重者加大黄、麻仁;发热、五心烦热重者加柴胡、青蒿等。此外,还可用利咽清凉饮或葛根山药降火汤等煎服。成药可口服喉痛灵冲剂、化燥祛热口服液或润燥解热降火丸等。

  凉燥误诊为咽喉炎

  凉燥深秋后比较多见,表现为鼻干结痂、痂难脱落、咽痛声嘶;毛发干涸、小便赤长、大便干涸;舌黄苔干少津、干咳少痰、痰白黏稠,严重者还伴有痰带血丝、胸痛隐隐或发冷无汗和手足冰冷等凉寒症状。临床上容易将此症误诊为咽喉炎,中医治疗时主张利咽润喉、清凉化燥。处方用甘草固卫化燥汤,唇、鼻干结明显者加辛荑花、升麻;咽喉疼痛明显者加桔梗、连翘、金银花;发冷、手足冰冷者加当归、山萸肉、桂皮。此外,还可用温凉生津散或冬瓜淮山润燥汤煎服。成药用凉燥丸、利咽润肺冲剂和二地化燥散口服。

  内燥非全身性疾病

  内燥一般为病后燥症。中医学认为久病耗伤津血,热病伤阴后所致的秋燥为内燥。它表现为口唇干涩、鼻干息微、畏慎进食;毛发脱落、小便无力、大便不出;舌黑苔裂无津、咳多痰少、痰色青黑、胸闷憋喘或伴有腹胀、尿少等内燥症状。通常患有肝炎、肾炎、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入秋后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临床上初步考虑为“全身性疾病”,但症状不见加重,就基本是内燥症。中医治疗原则为生津补血、补阴祛燥。处方可用安补五脏汤加减,成药可酌情使用归脾丸、肾气丸、补心丹等。北京商报记者 夏姗姗/整理

 

原文链接:http://www.bbtonline.com.cn/site1/bjsb/html/2014-10/15/content_27299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