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清暑益气汤兼顾补升泻

2014年11月1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清暑益气汤兼顾补升泻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少,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气不病也。其脉中得洪缓,若湿气相搏,必加之以迟,迟病虽互换少差,其天暑湿令则一也。

    诸症表现不一,但都是由气虚湿热引起。

    李东垣的著作中多次提到“血”病、“气”病,不好理解,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血分病”“气分病”不同。

    《灵枢·经脉》十二经都有“是动”“所生病”。有学者解读为:“是动者,表也,谓病在经而动也;所生病者,里也,谓病自内而生也。”而《难经·二十二难》解读为:“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

    联系经文解读,笔者想到李东垣这里所说的血与气,是不是内与外?如果是,那么李东垣著作中的血病即指内伤病,气病即指外感病。这一段文字中的“血先病”即指“内伤病”。

    宜以清燥之剂治之,名之曰清暑益气汤主之。

    暑令为长夏,长夏主湿,故用“清燥”二字。

    清暑益气汤

    黄芪(汗少者减五分),苍术(泔浸去皮),以上各一钱五分,升麻一钱,人参去芦,白术,橘皮,神曲炒,泽泻以上各五分,甘草炙,黄柏酒浸,当归身,麦门冬去心,青皮去白,葛根以上各三分,五味子九个。

    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方论》中论到清暑益气汤时说道:“清暑益气汤,药味庞杂,补者补而消者消,升者升而泻者泻,将何所是从乎?且主治下有胸满气促一条,则黄芪、升麻所当禁。余谓此等症,但须清心养胃,健脾利湿足矣,何必如此小题大做。东垣先生,余最为服膺,惟此等方不敢阿好。”

    是说虽“服膺”,但不懂,故有此论。

    相比《伤寒论》中的方剂而言,李东垣所制方剂往往用药较多,这一点经常被后学者所诟病。清暑益气汤即为用药较多的代表方剂之一。即使如此,清暑益气汤用药也仅为15味,比之一张处方动辄20多味,甚至达40多味、50多味者仍然为小方。

    不明组方之理即感“药味庞杂”,明其理即不感“药味庞杂”。

    补者补其虚,消者消其实,升者升其陷,泻者泻其过。各有所适,并行不悖。仲景如此组方,东垣如此组方,这应该是临床常用组方治法之一。

    胸满气促,外感邪实引起者,黄芪、升麻必在当禁之列。而内伤气陷所引起的呢?舍黄芪、升麻可用何药?后世医家张锡纯治疗胸满气促之升陷汤,同样也用到了黄芪、升麻。

    李东垣在“脏腑虚实补泻法”的基础上发展出“脏腑虚实升降浮沉补泻法”,这是李东垣的一大创举,可惜后人多有不解。费伯雄所说“清心养胃,健脾利湿”即属“脏腑虚实补泻法”。费氏不理解“脏腑虚实升降浮沉补泻法”,因此也只能说东垣“小题大做”。

    东垣处方,药物用量有较大者,如当归补血汤等方,但更多的是药物用量较小者。张景岳曾对此提出疑问:“及再考虑东垣之方,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黄芪人参汤、清暑益气汤等方,每用升柴,此即其培养春生之意,而每用芩连,亦即其制伏火邪之意。第以二、三分之芩、连,固未必即败阳气,而以五、七分之参、术,果即能斡旋元气乎?”(《景岳全书》)

    吴鞠通说:“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东垣用小剂参、术,可从“治内伤如相”理解。

    《内经》云∶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炅则气泄。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

    两段毫无关联的经文,被李东垣很自然、很随意地用到一起来说理,可见李东垣做学问的根砥。

    今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以黄芪、人参、甘草补中益气为君;甘草、橘皮、当归身甘辛微温养胃气,和血脉为臣。苍术、白术、泽泻渗利除湿。升麻、葛根苦甘平,善解肌热,又以风胜湿也。湿胜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温,消食快气。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故以黄柏苦辛寒,借甘味泻热补水虚者,滋其化源。以五味子、麦门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伤庚金为佐也。

    上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

    从脏腑辨证作解。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11/13/content_93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