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4年12月01日
复合病因致病探析
□ 朱光 河南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报
众所周知,中医学的病因一般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者包括六淫与疫疠之气,内伤者包括情志、饮食、劳逸等。这些病因可以单独致病,但就临床实际来看,更为多见的是以一种组合的形式而致病,如风湿、风寒湿、痰湿、湿热等。这种两个及其以上的病因组合体即是复合病因。由于这种组合体在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常以固定的形式出现,相合为虐,密不可分,因此,深入研究复合病因的致病特点,对分析发病、确定证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复合病因的形式
关于复合病因的致病现象,中医学早就有明晰的认识,如《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的“风湿相搏”、“燥热交合”等。其后,历代医家对于复合病因致病的认识日趋丰富而深刻,如《三因方》认为:“风寒、风湿、风温、寒湿、湿温,五者为并;风寒湿、风湿温,二者为合。”《素问玄机原病式》言:“夫六气变乱而为病者,乃相兼而同为病,风热燥同,多兼化也;寒湿性同,多兼化也”,明确指出了六气相兼致病的现象及常见类型。《温热经纬》也说:“暑湿易于兼病,犹之冬月风寒,每相兼感。”《重订通俗伤寒论》提出:“凡阳经表邪传入太阴,往往脾湿与胃热相兼。”
兹举例说明常见复合病因的致病形式:
风之相兼 《内经》称风为“百病之始”(《素问·骨空论》)与“百病之长”(《素问·风论》,是因寒、湿、燥、热诸邪每依附于风,在正气处于绝对或相对亏虚的状态时侵犯人体。也就是说,风因于升散、善行之性,在致病中往往担当一个开路先锋的角色。
风挟寒热,由皮毛或口鼻侵犯人体,即会形成表证中的两个基本类型。若以卫表证(恶寒、发热)为主,兼见肺系症(咳嗽等),则诊为感冒;其他则还可引发咳嗽、喘证、头痛、水肿(风水)等病证。
风与燥合,多见于秋,每伤于肺,肺失宣润、上逆而咳,临证可见干咳少痰,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初起或见表证。若风合温燥,还可发为咳血。
风挟湿邪,可犯头、身,阻遏清阳或经脉,临证可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大便或溏,苔白腻等。
若风与寒湿,或湿热相合,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出现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此为痹证。
痰之相兼 痰是体内水津不归正化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的病理因素。一般认为,痰源于湿,而湿生于脾,故言“脾为生痰之源”。痰之既成,可以湿痰、风痰、燥痰、寒痰、热痰等形式随气机升降而无处不到,此如《类证治裁》言:“饮唯停蓄肠胃,痰则随气升降,遍身皆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变幻百端,昔人所谓怪病多属痰,暴病多属火也。”因其致病具有广泛性,故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
湿痰之征,最易阻肺,临证可发为咳喘,且往往因痰而作,痰出则咳减喘平;若阻于胸,可发为胸痹;若阻滞脑络,或蒙蔽脑窍,可发为头痛或眩晕;若与气郁相合,蒙蔽心窍,可发为癲证;若湿痰流聚局部,可见颈、项、颔部或四肢,肩背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多少不一,不红不肿,不硬不痛,触之可动,此为痰核,等等。
热痰之征,可见痰黏厚或黄稠难咯,伴见胸胁胀满,或面赤身热。若郁阻于肺,可引发咳、喘;若匿伏于肺,遇感引触,可发为哮病;扰及于心,可引发心悸、失眠;痰火扰及脑窍,或引发狂证。
风痰之征,一般认为是由外风或内风触动体内之痰。外风所致者,犯肺则常见咳吐泡沫痰涎,伴有表证;入络则可卒发口眼㖞斜,舌强语謇,口角流涎,或伴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关节酸痛等。内风所致者,可蒙蔽清窍,流窜经络,发为痫病或中风。
内伤杂病中,这种多病因相兼致病的现象更为常见,如多种情志因素杂揉,多种饮食不节并见,致使内伤病证的病因、病位、病性均不易确定,病变复杂。
此外,还有一种内外合因致病,如肺痈的发病,由内有痰热、外感风热而成;喘证中的表寒肺热证(即“寒包火”),是由素有里热,复感外寒而致。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11/28/content_93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