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干祖望: 从肝入手 逐瘀开音

2014年12月05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干祖望: 从肝入手 逐瘀开音



中国中医药报



    人物链接

    干祖望,男,1912年生,上海人。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中医师,教授。17岁拜浙江名医钟道生为师习医,21岁悬壶上海松江。1956年调入江苏省中医院工作。1972年创办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曾任江苏省中医学会中医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主任委员。主编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及医话326篇。

    创立完整独立的中医耳鼻喉科。1951年他在上海诊所挂出第一块“中医耳鼻咽喉科”招牌,1956年在《新中医药》杂志连载发表了中国首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经过多年实践和再充实,形成了独特的“干氏中医耳鼻喉科理论体系”。1972年他率先在江苏省中医院成立首家中医耳鼻喉科,之后又主办5期全国学习班,培养了大批专科人才,被誉为“中医耳鼻喉科之父”。干氏中医耳鼻喉科理论体系是一套独特的诊疗方法和学术思想,干祖望认为,除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以外,还应运用“查诊”,即引进现代医学的专科检查方法,同时用中医的观点进行分析、辨证,提高了治病疗效。他还提出了耳鼻咽喉科的“脾胃学说”。此外,用于治耳鸣、耳聋的冲击疗法、泻离填坎法、还听丸,治过敏性鼻炎的脱敏汤、截敏汤、鼻渊合剂,治慢性咽炎的参梅含片等,均被各地医生学习采用。

    ●慢性喉炎声音嘶哑表现多种,评价嗓音的音量、音调、音色和音域要素和中医脏腑辨证的关系,干祖望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论。

    ●本案喉喑为20年顽疴,病情以音调低沉、不能发高音为主。“音调属足厥阴”,故选择入足厥阴肝经的活血化瘀药物为主组方。

    任某,男,25岁,1991年7月12日初诊。

    患者声音嘶哑20年,时轻时重,近来严重发作月余,嘎哑日甚。有时痰中仍夹有血丝,咽喉有有异物感,渴喜热饮。昔有咳嗽,今已止。检查:声带肥厚呈柱状,游离缘不齐,闭合差。两室带增生超越,覆盖于声带上1/3,未见出血点,惟一片严重晦暗型充血。舌薄苔,脉平。

    辨治:证属气滞血瘀痰凝,治宜宗化瘀消痰攻坚。

    处方:穿山甲3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三棱6克,血余炭10克,莪术6克,红花6克,桃仁10克,失笑散10克,桔梗6克。

    二诊(1991年8月4日):咽喉干燥已润,痰则明显减少,痰中血丝又见两次。为了提高音量则有费劲之感,高低音之间失于调剂。检查:声带仍肥厚,边缘已整齐,闭合之差改善。室带依然增生,稍收敛一些。严重的晦暗充血已淡化一些。舌薄苔,脉平。

    辨治:从化瘀攻坚入手,方既中病,病即告轻,当然步随前迹,作一气呵成。

    处方:三棱6克,莪术6克,穿山甲片10克,鳖甲10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煅瓦楞30克,桃仁10克,赤芍60克,桔梗6克。

    三诊(1991年8月20日):发音较为亮朗一些,口干燥已不明显,但饮水仍很多。痰中血丝已18天未见,痰结成块,咯出即舒。高低音仍难调节。检查:前腭弓小血管暴露,声带闭合好些,运动可,肥厚充血晦暗。室带增生,充血晦暗。舌薄苔,脉平。

    辨治:水天一色,声门全部如丹,总系热与瘀并。化瘀裁方,仍宗原法,但稍加甘寒之品,亦属无妨。

    处方:当归尾10克,赤芍6克,丹皮6克,半枝莲10克,金银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桔梗6克,积雪草10克,桃仁10克。

    四诊(1991年10月30日):发音虽改善,但仍有“闷”的感觉。干燥已润,痰不多。不耐多言,若读书即使声音较大,亦即不舒。近来一度感冒,但很快即愈。检查:声带肥厚,充血不显,但与8月20日所见相比,反而红些,为艳红。室带增生有些收敛。舌薄苔,脉平。

    辨治:20年顽疴,得能“稳步前进”,毋再奢求,旨承上方。

    处方:当归尾10 克,赤芍6克,穿心莲10克,桃仁10克,泽兰6克,金银花10克,桔梗6克,天竺黄6 克,大贝母10克,积雪草10克,黛蛤散15克。

    按 明《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声喑”篇曾提出:“声音出于脏气,凡脏实则声弘,脏虚则声怯,故凡五脏之病皆能为喑。”干祖望赞同张景岳这一观点,认为慢性喉炎声音嘶哑的具体表现有多种,轻度者声音略低,不能发清脆高音;中度者声音低沉,或带有杂音;重度者声音沙哑,或如耳语声。评价嗓音质量,有音量、音调、音色和音域四个要素,对于这些要素和中医的脏腑辨证的关系,干祖望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论:“音调属足厥阴,凭高低以衡肝之刚怯;音量属手太阴,别大小以权肺之强弱;音色属足少阴,察润枯以测肾之盛衰;音域属足太阴,析宽窄以蠡脾之盈亏。肝刚、肺强、肾盛、脾盈,则丹田之气沛然而金鸣高亢矣。”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12/04/content_93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