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理法方药一体论

2014年12月16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理法方药一体论



□ 朱光 河南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报



    说起中医学,大家都习用或喜用“博大精深”来表述。但大道至简,这门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特色鲜明的学科,其实所孜孜不倦、汲汲以求的只有四个字——理、法、方、药。

    理

    中医的生理学与病理学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通过经络、气血等途径,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建立起了密切联系。由于受古代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及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医学对脏腑系统的认识并未局限于形体本身上,而是通过感悟、联想,在更广阔的空间赋予其丰富的功能含义,这也就有了“实体脏”与“功能脏”的区别,并因而使脏腑系统具有了三重属性,即生理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在健康情况下,机体呈现的是一种脏腑燮和、藏泻有度、气血盈畅、升降相因、寒温适宜、燥湿相济的“阴平阳秘”状态。而一旦遇邪气侵扰,在正邪相争的过程中出现了阴阳失去平衡,此即为发病状态。换言之,疾病是正不胜邪、阴阳失衡的结果,并且从整体观念的角度来理解,任何局部病变都应是整体病变在局部的反映。

    具体而言,疾病发生的一般模式是:病因作用于病位,导致该病位的生理功能失常,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如风寒型咳嗽,其发病过程为:风寒袭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咳。而根据一个病变的相关信息,如主症、体征、病机、病因、特殊表现即可确定相应“病”的诊断;根据综合分析病因、病位、病性等,则可得出“证”的结论。

    证,是疾病在某一阶段病理实质的概括,反映的是病变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辨证就是把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归纳、分析,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进而概括、判断为某证。这是中医学说“理”以揭示疾病本质的特有方式,也是“治病求本”的具体要求。

    由于不同类疾病有着各自的发生及演变规律,因而在辨析时又产生了不同的辨证方法,如适用于内伤病的脏腑辨证、八纲辨证,适用于外感病之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

    法

    临床具体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学建立在中医发病学基础上,是中医临床辨治思维的重要体现,具有非常丰富的治疗思想与方法。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治疗法则  是指根据中医发病学的原理,确立的具有普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扶正祛邪、调理阴阳、三因制宜等。

    治疗原则  是指在中医治疗法则的指导下,根据病证的特点,确立适用于一个病或一类病证的治疗方法。前者是根据一个“病”自身的病机要点或演变规律制定的治疗大法,如内科病证中感冒的“解表达邪”,胃痛的“理气和胃止痛”,泄泻的“运脾化湿”,黄疸的“化湿邪、利小便”,血证的“治火、治气、治血”,消渴的“润燥清热、养阴生津”等。再如治疗温热病,叶天士根据温热邪气由浅入深的发展规律,提出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宜分别采取“汗、清、透、散”的治疗原则;吴鞠通则根据温热病由上而下的三焦传变规律,提出应宜采用“轻、平、重”的治疗原则。

    后者则是根据对“证”的归纳分类制定的相应治疗方法,如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尽管临床病变纷繁复杂,多种多样,但其常见的证候类型之间却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即同一种病理变化可见于多个病证中。以“证”作为治疗切入点,中医学确立了“证同治亦同”的原则,并由此产生了“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现象。对此,清代医家程仲龄在《医学心悟》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所言之“八法”,实际上是指针对八类证的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  是指在中医学治疗法则、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某一类型所制定的具体治疗措施。一般说来,一个病证完整的治疗方案应包括治本与治标两方面内容。治本之法,着眼于解决病变的主要矛盾,要求“据证立法”;治标之法,则着眼于解决病变当前的主要痛苦,可理解为对症治疗,如止咳、止痛、止泻、平喘、安神定悸、利胆退黄、利水消肿、舒筋通络,等等。

    在对一个病证的整体及当前状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确立了治疗策略或选择了治疗切入点,其后如何实现治疗意图或治疗目标的任务,就落在选方用药的环节上。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12/15/content_94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