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史话

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医史话 >> 中医史话

玳瑁史话

2014年12月1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玳瑁史话

 

 

  玳瑁,脊椎动物,爬行纲,海龟科。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两对前额鳞,上颌钩曲。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性强暴,以鱼、软体动物、海藻为食。产于黄海、南海、东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卵可食;角质板可制眼镜框或装饰品;甲片可入药。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海洋,以鱼、软体动物和海藻为食。每年~9月在热带、亚热带海的沙滩上掘坑产卵。卵白色,圆形,革质软壳,孵化期约3个月。

  主要成分

  含角蛋白及胶质等。

  外形特征

背及腹部均有坚硬的鳞甲。头部具前颧鳞甲2对

  已知其最大的龟壳长近1米, 重27公斤通常所见的壳长仅60厘米左右,重9-14公斤。背甲共有13块,作覆瓦状排列,所以得名畅游的玳瑁“十三鳞”。成体甲壳为鲜艳的黄褐色,平滑有光泽。尾短,前后肢各具2爪。头、尾和四肢均可缩入壳内。背甲和头顶鳞片为红棕色和黑色相间。颈及四肢背面为灰黑色,腹面几为白色。

  背及腹部均有坚硬的鳞甲。头部具前颧鳞甲2对。鼻孔近于吻端。上须钩曲,嘴形似鹦鹉,颌缘锯齿状。背面鳞甲,早期呈覆瓦状排列,随年龄增长而变成平置排列,表面光泽,有褐色与浅黄色相间而成的花纹。中央为脊鳞甲5枚,两侧有肋鳞甲4对;缘鳞甲25枚,边缘呈锯齿状。腹面由13枚鳞甲组成,呈黄黑色。四肢均呈扁平叶状。前肢较大,具2爪,后肢有2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水域。中国产于西沙群岛、海南岛、广东、台湾、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省沿海地区。

  保护级别

  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等级: II 级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极危(CR) CITES等级:附录I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IUCN等级:极危(2003)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等级]

  繁殖习性

  产卵期3-4月,产卵时,白天爬上沙滩扒穴产卵,坑穴直径约20厘米,深约30厘米,产卵雌龟甲长为60-80厘米。一个产卵期内分三次产卵,每次产卵130-200个。卵球形,壳软,有弹性。卵径约3.5毫米孵化时间长,约需2个月。初孵出的幼龟背甲未完全坚硬, 但已有覆瓦状排列,龟甲长约43-48毫米。幼龟颈部可自由伸缩,但不能前后左右转动。性凶猛, 属掠食性龟类,捕食鱼、虾、蟹贝等,还兼食海藻。玳瑁强有力的上下颌能粉碎蟹壳,甚至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贝壳。幼贝则以海藻为食。

  食性特点

  玳瑁喜欢在珊瑚礁、大陆架或是长满褐藻的浅滩中觅食。虽然玳瑁是杂食性动物,它们最主要的食物仍是海绵。海绵占据了加勒比玳瑁种群膳食总量的70-95%。不过像其他以海绵为食的动物一样,玳瑁只觅食几个特定的海绵物种,除此之外其他海绵不会成为它们的食物。加勒比玳瑁主要觅食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特别是星骨海绵目(Astrophorida)、螺旋海绵目(Spirophorida,中文名来自日语,下有荔枝海绵科等3科)和韧海绵目(Hadromerida)海绵;玳瑁食用的海绵物种已知有Geodia gibberosa(一种表面有很多凹洞的钵海绵)。除海绵外,玳瑁的食物还包括海藻以及水母和海葵等刺胞动物。玳瑁还会捕食极为危险的水螅纲动物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玳

  玳瑁标本瑁在捕食这些刺胞动物时会闭上没有保护结构的眼睛,而且诸如僧帽水母这样的剧毒动物的刺细胞并不能透过玳瑁生有鳞甲的头部,这样玳瑁就不会受到威胁。玳瑁有时也会捕食虾蟹和贝类,它们的双颚十分有力,可以咬碎蟹壳甚至是极为坚硬厚实的贝壳,如双壳类贝类。玳瑁的嘴为其捕食珊瑚缝隙中的小虾和乌贼提供了方便,鹰喙般钩曲的嘴可以轻易的将它们钩出。

  玳瑁对于其猎物有很强的适应力和抵抗力,它们觅食的一些海绵,如Aaptos aaptos(暗红色肉球状)、鸡肝海绵(Chondrilla nucula)、Tethya actinia(翠绿色或褐绿色球状,偶有橙色个体)、Spheciospongia vesparium(暗红色酒坛状)和寄居蟹皮海绵(Suberites domuncula)对于其他生物体来说是剧毒且往往是致命的。此外,玳瑁还会选择那些富含硅质骨针的海绵为食,如Ancorina、钵海绵(Geodia)、Ecionemia和Placospongia。

  保护现状

  我国在广东省建立的惠东港口自然保护区就是以保护玳瑁、绿海龟等海龟为主。推断种群的成熟个体数少于50。

  玳瑁过去大多数人们一致认为玳瑁等海龟物种是没有灭绝威胁的,因为它们寿命很长,生长缓慢,生殖期长,成熟晚,繁殖率也较高,而且玳瑁种群中年龄层次多,短期内的数量锐减不易被发现。但实际上,玳瑁的繁殖率虽然高,但是与大多数海龟一样,稚龟的成活率相当低。很多成年海龟被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杀死,海龟的巢位也被人类和动物侵占。小型哺乳动物会袭击它们的巢位,把蛋挖出吃掉。在美属维尔京群岛上,包括玳瑁、棱皮龟等海龟的巢穴在卵刚产下后,就会被獴袭击,而獛(Genetta)、沙蟹(Ocypode)、胡狼甚至家畜也都会袭击它们的巢穴。

  多巴哥岛附近的玳瑁历史上,玳瑁曾于1982年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此状态在之后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4年的几次评价中都被保持,而从1996年起,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玳瑁的保护状态升级为极危。在玳瑁被评为濒危物种时就有人反对,两份请愿报告声称玳瑁及其他3个物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多个重要的稳定种群,不过IUCN根据海龟专家组(MTSG)提交的数据分析驳回了这些请愿。海龟专家组提供的数据表明玳瑁在过去的三代中种群数量减少量已超过80%,而每年筑巢产卵的成熟雌龟减少了84-87%,且在1996年种群数量并无显著增加。而且这些数据在测量中无法顾及到漂流在海洋中觅食的幼年海龟,所以得出的数据大大低估了种群的减少量。因此,根据这些数据,IUCN将玳瑁定为CR A1状态,但并不是CR A2,因为IUCN认为并没有充足的数据表明玳瑁的种群数量在将来会进一步减少80%或以上。

  留尼汪岛附近的玳瑁,躯体后部锯齿般的缘盾非常明显玳瑁以及整个海龟科香熏炉物种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I中,进出口玳瑁产品,杀害、猎捕或侵扰玳瑁均是不合法行为。玳瑁也被列入《养护野生动物移栖物种公约》(CMS)的附录一中。

  在过去的几年中,各国政府对保护玳瑁所作的努力也越来越多,如实行临时或永久性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立海龟自然保护区等。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保护局(United State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从1970年起就将玳瑁列为濒危物种,而美国政府为保护当地的玳瑁种群,也已在在适当地点实行了多次恢复计划。玳瑁在中国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在广东省惠州市已建有保护玳瑁、绿蠵龟等海龟和其他物种的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并受到于1988年11月8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并于1989年3月1日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

  但是,虽然捕杀玳瑁不合法,在世界范围内仍有很多人捕捞玳瑁。在某些地区,玳瑁作为美味佳肴被食用。例如,早在公元前5世纪,玳瑁等海龟就被中国人视为山珍海味。1994年起,日本停止从外国进口玳瑁壳,而在此之前,日本的未加工玳瑁壳的贸易量达到每年,000公斤左右。玳瑁贸易的大批原料均是来自加勒比地区。2006年,有大量已加工的玳瑁壳被发现从该地区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哥伦比亚等国家定期出口。2001年和2005年,古巴在CITES会议中曾二度递交提案,意欲出口库存玳瑁壳和少数玳瑁,但在投票时因几票之差而未通过,最终被迫收回提案。目前中国海南省仍有人不顾法律私下制作销售玳瑁制品,这都加大了保护玳瑁的难度。

  工艺价值

  玳瑁作饰品的原料取自其背部的鳞甲,系有机物。成年玳瑁的甲壳是鲜艳的黄褐色。此类饰品易蛀,清代晚期以前制作的玳瑁器至今已很难见到。

  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

  装饰品特性

  玳瑁鏻片花纹晶莹剔透,高贵典雅,是万年不朽,是装饰收藏之极品。玳瑁有剧毒不能食用,但作药用,其清热解毒之功效可比犀角,是名贵中药,有清热、解毒镇惊,降压之奇效。 玳瑁作饰品的原料取自其背部的鳞甲,系有机物。成年玳瑁的甲壳是鲜艳的黄褐色。此类饰品易蛀,清代晚期以前制作的玳瑁器至今已很难见到。而今玳瑁属珍稀保护动物,禁止捕猎。

  玳瑁,自古以来深得历代贵族或商贾富客之宠爱,被视为传世之宝,是万寿无疆之象征,玳瑁的背甲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装饰品,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我国在广东省建立的惠东港口自然保护区就是以保护玳瑁、绿海龟等海龟为主。如唐代女皇武则天就用玳瑁制作梳子、扇子、琴板、发夹,乃至整个玳瑁标本。现博物馆还收藏展出她们用过的玳瑁制品。玳瑁角质,有“海金”之誉,自古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贵、神圣,是您理想的物超所值的收藏,是你身价百倍的象征。

  其物质成分与动物角质相似,但完全没有矿物质,并比角质坚硬得多,少纤维质,脆性稍大,具油脂-蜡状光泽、呈半透明-微透明的黄色底色上点缀富丽的褐色斑点。硬度2.5,相对密度1.29,折射率1.55,为非晶质,可在沸水温度下变软和粘合。高温会使其变暗,能受硝酸侵蚀,但不与盐酸反应。显微镜下有斑纹结构,并见由许多圆点构成的褐斑。点愈密,色愈深,是其重要的鉴定特征。在紫外下,较澄明及较黄部由13块分行排列的甲片构成,并按其位置而有不同的名称。成年龟的每块甲片约20厘米×30厘米,重250克左右。

  保养介绍

强光照射法:将玳瑁在强光或电筒光下投射,真品可见通透的美丽花纹

  1、避免碰撞硬物以免刮花断裂。

  2、避免接触酸、碱性液体。

  3、避免用热水浸泡否则会变软变形(这是识别真假海宝鳞甲首饰主要方法)。

  4、使用后请用软布擦拭妥善保管。

  真伪鉴别

  1.强光照射法:将玳瑁在强光或电筒光下投射,真品可见通透的美丽花纹,透明的血丝状深入甲片内,其色斑 呈无数圆点状,如糜子小点聚集一起,形成边界参差不齐的不规则状。仿制品的血丝在表面成片状,斑纹呆板或呈团块状。

  2.抛光法:玳瑁片经抛光后呈现一种独特光彩和神韵。仿制品则不具备这一特征。

  3.燃烧法:刮削末点燃或以热针触之,真品火烧会有烧焦头发的味道。仿制品则为异味,电木发石酸气味;赛璐珞呈樟脑气味;安全赛璐珞和酪素塑胶则呈醋味。

  4.手掂法:玳瑁密度为1.29g/cm3。塑料仿制品为1.05-1.10g/cm3,手感易分出。

  5.切片观察法:将玳瑁用温水浸泡软化后,切片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可见红褐色球状颗粒,色斑呈圆形色素小点,具备清晰的斑纹结构。塑料制品具条状,可见界限明显的色带。

  6.天然玳瑁与压制玳瑁的区别在于:仿制玳瑁因受热后颜色变深,且有空气泡,呈拉长状。天然玳瑁则相反。

  7.拼合玳瑁是为了看去很厚,但从侧面观察,就可见不同片间有色泽区别;用放大镜观之,有粘胶痕迹及气泡残存。

  8.玳瑁和牛角的区别,牛角普遍没有玳瑁的花纹,(也就是红黑透明黄夹杂的花斑) ,玳瑁斑光泽好,花纹通透美丽.

  9.大的玳瑁片从水中捞出瞬间,水会向四周散开,所以玳瑁能避雾水、风邪。

  10.开水加热法:玳瑁经开水煮后,形状可以任意弯曲而不折断,而仿制玳瑁经开水煮后,弯曲易断。

  药用价值

  本品为近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板片,长10~20厘米,厚1.5~3毫米。边缘较薄,中央稍厚。表面呈暗褐色的半透明体。并有暗褐色与乳黄色的花纹,平滑而有光泽;内面密布白色的条纹或斑点,并有纵横交错的沟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气无。以片厚、花纹明显、半透明者为佳。

  气味: (甲)甘、寒、无毒。

  性味:甘寒,平肝镇心,神昏痉厥,热毒能清。

  用量:二钱至四钱。

  译注:玳瑁味甘,性寒。有镇心安神、平肝熄风的作用,可用于温热病的壮热神昏、说胡话,以及小儿惊风、神昏痉厥抽搐等症。此外,本品还用于热毒痈肿及痘疮内陷,有清热解毒功效。

  主治

  1、预解痘毒。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取半合温服。

  玳瑁药材一天服三次。在痘疮流行时服此,病未发则内消,病已发则减轻。

  2、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所致)。用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俣,加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

  3、锓风目泪(乃心肾虚热所致)用生青玳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送下。一天服一次。

  来源

  龟科动物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L.背部的甲片。全年均可捕捉。将玳瑁倒悬,用沸醋泼之,其甲片即能逐片剥下,去掉残肉,洗净即得。

  用法用量: 1~3钱。多入丸、散剂用。

  选方

  ①治急风及中恶,不识人,面青,四肢逆冷:生玳瑁五两(捣罗为末),安息香五两(用酒煮似糊,用绢滤去滓),朱砂二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琥珀一两(细研),麝香一两(细研),龙脑一钱(细研)。上药都研令匀,以安息香糊和丸,如鸡头实大。用童子小便三合,生姜自然汁半合,相合暖过,不计时候,研下三丸。(《圣惠方》玳瑁丸)

  ②治中风不语,精神冒闷及中恶不语:瑇瑁(镑)、丹砂(研)、雄黄(研)、白芥子各半两,麝香(研)一分。上五味,捣罗为末,再同研匀,别以银石器酒煎安息香一两为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童子小便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玳瑁丸)

  ③治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也: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合。入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痘疹论》)

  ④预解痘毒,遇行时服此,未发内消,已发稀少: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温服半台,日三服。(《灵苑方》)

  ⑤治迎风目泪,乃心肾虚热也:生碡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下,日一服。(《飞鸿集》)

    原文链接:http://www.39yst.com/zybk/201412/2063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