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5年01月15日
黄文东:脾胃为本 用方轻灵
中国中医药报
黄文东(1902年~1981年),江苏吴江人。当代著名的中医理论家、教育家、临床家。
黄文东14 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1931年应邀返母校执教,1934 年任教务长。1948 年该校停办后,在上海开设诊所。1956 年就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继而进入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中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协常委和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
在学术思想上,黄文东突出以胃气为本,强调调整脏腑之间升清降浊的功能。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治理外感和内伤各类杂病,均应兼顾脾胃,以治其本。临证善取各家之长,以调理脾胃为先,擅长治疗外感内伤疑难杂症以及胃溃疡、慢性肠炎以及支气管哮喘、再障等病症,屡见显效。其处方用药,不尚矜奇炫异,常挽逆证于轻灵之方,起沉疴于平淡之剂。
黄文东辛勤执教50年,学生遍及海内外。黄文东的学生为他整理出版了《黄文东医案》《内科名家黄文东学术经验集》等著作。
黄文东学术思想的基本立论是“人以胃气为本”和“元气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他对调理脾胃法则的运用,并不局限于脾胃本脏疾病,也广泛应用于其他脏腑疾病。黄文东十分重视脾胃,用药上重视药物性味的升降润燥有别。他善用甘温补脾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等,取甘温能补脾胃之阳气;同时也善用升降脾胃阳气之药,如升麻、柴胡、葛根、防风等,取风药胜湿,兼能鼓舞胃气。
调理脾胃重轻剂缓图
黄文东处方特点是剂量轻,药力缓,配伍得当,制成粗末,水煎服,适用于调治内伤疾病。他认为,用药之忌,在乎欲速。欲速则寒热温凉、行散补泻未免过当,功未获奏,害已随之。用药无次序,如兵无纪律,虽有勇将,适以勇而偾事;用药又如理丝,缓则可清其绪,急则愈坚其结矣。他治疗内伤疾病,主张循序渐进,缓以图功,反对用药过当,损伤脾胃。他接受李东垣经验,认为凡病程迁延,医者急于求功,病者急于求愈,往往用大剂药量,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慢性病尤需照顾脾胃,否则治之不效,反觉无计可施。此时宜“重药轻投”,以达到“轻可去实”。在临床上某些慢性久病经治疗后逐步好转,此时他将有效方药以十倍左右剂量,改为药丸,缓缓调治,以竟全功。如果病势危急,又当重剂。根据病情变化,或扶正祛邪,或回阳以固脱,或敛汗以救阴,等等。基于这一学术思想,黄文东以补气健脾、生化气血为主,补肾温阳、助阳生阴为辅,治愈长期依赖激素、输血来维持生命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多例。
调理脾胃兼顾清泻“阴火”
关于“阴火”理论,历代医家颇有争论。黄文东将其归纳为三点。一是阴火、相火、包络之火,实际即心肝之邪火,皆因阴虚而妄动。他指出,所谓“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就是心肝之阴火与元气相争,此时或阴火旺而正气愈虚,或正气胜而阴火自却,病情往往由此而转变,故往往能决定病情的安危。因为心肝之火即“阴火”,属病理性的壮火,对人体有害,故称“元气之贼”。二是阴火的形成,主要因脾胃虚衰,元气不足,阴虚于内,内火独盛所致。应与外感六淫中的“邪火”相鉴别。三是阴火的治法,以补气、清火、滋阴为主,用补中益气汤加黄柏、生地黄,或补中益气汤与朱砂安神丸同用。正因为如此,黄文东在临床中调理脾胃的同时,常注意兼顾清泻阴火,顾护正气。
治疗胃脘痛
引起胃痛的原因很多,就临床所见,胃脘痛的病机可归纳为肝旺、胃实、脾虚三个方面。“肝旺”指肝气偏旺,即肝气犯胃;“胃实”指食积、瘀血、痰湿等实邪停积胃中;“脾虚”指脾气、脾阳、脾胃阴虚诸虚证。脾虚则枢机不运,内湿酿生,又有寒湿、湿热之分。前者属实,后者为虚,实者祛邪以调气为先,虚者扶正宜分阴阳。
治疗胃脘痛,黄文东赞赏叶天士关于“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及“凡醒胃必先制肝”之说。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病则侮其所胜,乘土犯胃,可表现为恶心、干呕、脘痛、胸痞、不食、吐酸水涎沫等症。他在临证时,根据症状与病情之不同,将肝旺所致的胃痛分为肝郁和肝气横逆、肝火偏旺、阴虚阳亢等几种类型。肝郁由于情怀不舒,抑郁寡欢,以致木不疏土,症见胸脘痞胀,胁肋隐痛,嗳气频作。若进一步发展可致肝气横逆,胃失和降则胁肋胃脘攻痛,恶心呕吐吞酸。一旦气火内炽,肝火偏旺,则嘈杂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胃脘有灼热感。若气火耗伤阴津,引起肝阴亏虚,不能制约而肝阳上亢,则症见胃脘胀痛日久、口干、纳少、头晕、便干、舌红或光剥等。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5-01/14/content_94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