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董廷瑶:精研医典 明理识病

2015年02月13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董廷瑶:精研医典 明理识病



中国中医药报



    董廷瑶(1903年-2002年),号幼幼庐主。著名中医临床家、儿科学家。1903 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少年时随父学医,刻苦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领悟颇深,常能引经据典临床发挥。熟谙《小儿药证直诀》、《幼幼集成》等儿科名著,取其精华,灵活运用。既精于儿科,又能旁及内科、妇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术理论和治疗法则,成为“董氏儿科”奠基人。

    董廷瑶一生行医80多年,诊疗上百万人次,精心诊治疑难危症,活人无数。他以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为广大儿童的健康呕心沥血,在中医界享有崇高声誉,与北京刘弼臣有“南董北刘”之称。

    董廷瑶的学术思想,主要是临床“证治九诀”(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知变)、“推理论病”及“推理论治”的观点。在诊断上,特别重视强调儿科之望诊,其中尤以面色、舌苔、形态等为主要内容。他所提出的“轻、巧、简、活、廉、效”儿科六字要诀,是指导后辈之原则。

    他还借鉴前人经验,提出了许多儿科疾病新的治疗法则,如对治疗外感热病的“开门逐盗”法、治疗小儿麻疹的“活血透疹”法、治疗小儿复发性肠套叠的“活血理气”法,创制“熊麝散”治疗腺病毒肺炎、“暖脐散”治疗小儿肠麻痹、“董氏定惊丸”治疗发热惊厥、“董氏镇痫汤”治疗小儿癫痫,等等,这些疗法对儿科疑难重症十分有效。

    董廷瑶家学渊源深厚,年少精研医籍,深悟《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医典的意义,加上70 余年临床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再度升华,其理论更臻于完善。他指出,“父母育儿诚难,医师治小儿病尤难。因为小儿啼哭无常,疾病痛痒不能自诉,且脏腑柔弱,饥饱冷暖不知自护,易感外邪或内伤饮食,病则易寒易热,用药一或不当,变化突起多端。凡为医者应该以幼吾幼之心,推而及于他人之幼,将病儿当作自己孩子般爱护。看病时要专心一意,全神贯注,不能有丝毫懈怠。尤其小儿脏气清灵,药效敏捷,随拨随转,一有药误,祸患无穷也,所以峻烈之剂不可轻投。”为此他特别撰写了中医“儿科用药六字诀”告诫学生。

    儿科用药六字诀

    一曰“轻”。首先是处方应轻,如外感风寒,表实用麻黄汤,表虚投桂枝汤,一以散寒,一以和营,则邪祛表和,其热自解。若是感受风温风热,则投桑菊、薄荷、荆防、银翘之类辛凉解肌,疏化即可退热。此即轻可去实之轻也。其次是用量宜轻,小儿胃肠娇嫩,生长发育全赖脾胃生化之源,况百病以胃气为本。若药量过重易犯胃气,胃气一耗,能使胃不受药,于病不利又伤儿体正气。

    二曰“巧”。古人治病每多巧思,往往于前医所用方中加药一味,即可获效。如徐灵胎治一呕吐患者,前医曾用二妙散不效,徐加茶子四两煮汤服之遂愈。此因其病为“茶积”,故用茶子煮汤为引经药也。董廷瑶教导学生说:“人参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在宁波行医时,曾治一富商之7 个月婴儿,因泻剧而虚脱,已弃置于地。董廷瑶适路过其门,家长强请他进视,以决其死否。按腹尚温,诊脉不得,启口观舌则有啼声,知其虽脱未绝,即嘱购野山参一钱,家属购归急炖服。次日来报,儿已活矣。再经治疗得以回生,致谢不已。此人参活人之一事也。但服之不合其证,或不得其法,补药亦能害人。曾有一富孀子,年18岁,因出门创业,慈母意欲儿体健壮,因不谙服法,将家藏一两野山参一次炖服。自此胸闷烦扰不已,三昼夜不食不寐。其母焦急万分,急送医院救治,知是服人参致病,除补液以外别无他法。归家又求治于董廷瑶。董廷瑶嘱其急购生莱菔二斤,捣汁予服,连食两天,下大量宿粪。此因莱菔能解人参之补益作用,泻下之后病恙得以解化,困顿即祛,调理而安。此乃审因论治,巧思妙用又一事例也。

    三曰“简”。医之治病用药切忌芜杂,芜杂则药力分散,反会影响疗效。有医者以为病之不愈,乃因药量不足,进而倍之,或以为药味不敷,也每增之,这是舍本逐末,犹如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也。董廷瑶强调,前辈名哲处方用药,每多三、 五、 七味,对证发药,虽危重之候,获效亦迅速。应之临床实验,确是如此。

    四曰“活”。中医治病首重灵活。同一病也,既有一般又有特殊。如果见症治症,不分主次,不知变化,笼统胶着,甚或按图索骥,对号入座,慢性病或可应付,急性病则必误时机。幼儿弱质,病症变化更快,朝虽轻而暮可转重。医者当见微知著,病变方药亦变,则可减少误差,而操必胜之券也。

    五曰“廉”。董廷瑶平生用药从不滥施昂贵之品,亦不以珍珠、人参、鹿茸来取宠于达官贵人或有钱富室,并且处处为劳动人民着想。由于处方价廉,往往令病家初多疑之,终则奇之。事实上医师治病,以草木之偏性,来纠正人身之偏盛,但求疗疾,毋论贵贱。只有力求价廉效高及时愈病,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病家。

    六曰“效”。病人对医生的要求,主要是望其病速愈。医师为病人治疾,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处处有推己及人的想法,所谓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轻病人则驾轻就熟较易见效;重病人则因其变化多端而需思索周到,尽情关切,力求治愈。这也是医师应树立的崇高宗旨。然“效”之一字,不是唾手可得的,必须谙之于医理,娴之于实践,更须有仁者之心,灵变之术,方可无负于人民赋予的崇高职责。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5-02/12/content_95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