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视点 >> 媒体视点

知道云南白药成分又有啥用

2010年12月1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知道云南白药成分又有啥用

 

 

 

中国青年报  
 
 


 
  云南白药神秘的“国家保密配方”争议再起。近日,网友在论坛和微博上指出,云南白药部分在国内是“保密配方”的产品,在美国却被打上了配方。网友质疑这是“保密”内外有别。(《每日经济新闻》12月15日)

  维基解密以后,我就感觉世界上那些所谓“绝密”都是浮云。那些大国间政治、外交的秘密消息通过网站揭秘和传播,大国元首能知道,我等平民百姓也能耳闻,不过我大抵当作趣闻八卦来看待,绝不会像外国政要那样恼羞成怒。再者,可以说明信息都全球化了,互联网让很多信息都控制不住,这绝不是歧视自己中国人,搞内外有别——人家美国人知道的云南白药成分,你现在不是也知道了?就算记者不报道,你上网一查不就行了。不过,美国生活那么多华人,跌打损伤后上点“美国版”的云南白药,恐怕都不会较真地看看说明书,然后自我感觉比中国大陆人有认知上的优势吧?

  从成分表上,云南白药的成分一看便知,不算什么秘密,你百度一下还能知道白药成分的其他几个版本。问题是,知道成分不算知道绝密配方啊。熬过中药的人都知道,光知道哪些成分还不行,还得讲究个比例搭配和掌握火候,否则也不用斤斤计较那么几两几钱了,多一分少一分,都可能过犹不及,轻则无效,重则损害健康。想必云南白药的秘方,还在于独特的生产加工工艺,炮制技术、制药工程技术等等,就算告诉你成分也不能制造出完全一样的云南白药来。就好像某家卖祖传秘制的肉包子,你肯定知道包子里有面粉、葱姜、肉等,但你有这些食材照样做不出人家的味道。

  我国作为世界上传统医药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遭受着发达国家的医药公司对传统医药进行大规模的生物盗版,并借助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获取巨额利润。如日韩、欧美等地的药企从我国低价购入原料药,运回本国精炼后制成“洋中药”,不仅占领了国际市场95%%的份额,而且高价返销中国市场。我国民间或中药界大量配方,通过合资等方式被“洋中药”厂商挖走,经研究破解后申请专利,也让我国传统医药的生存岌岌可危。

  云南白药的创可贴、牙膏等衍生产品,之所以还能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那还得益于独特的“国家保密配方”。要是秘方被破解,该药企还有什么优势地位可言?有人会说可以用知识产权来保护传统医药啊,问题是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是在发达国家的主持下建立起来的,传统医药的很多内容并不能得到合理保护。申请知识产权首先要考量新颖性,祖先研制出来,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方子早不算新颖了,还有知识产权往往归属于某个具体的人,这点也是传统医药申请专利保护的软肋。既然专利难以保障中国传统中药,就算“国家保密配方”有些故弄玄虚的意味,也至少保障了药企的利益,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这样的“自私”,对企业、民族品牌或是国家竞争力来说无可厚非。

  曾任美国总统府顾问、美籍华裔知名学者张绪通博士曾说:“西方国家的决策者们认为,以中药为主的天然药物将成为发展空间巨大的战略性产业;同时,也把‘中医药国际化’看成一场对中国的商战。”可惜随着中国医药市场逐步向国际开放,中国的中医药产业非但没有走出去的迹象,反而呈现出“引狼入室”的态势。难得云南白药还能在国外市场有一席之地,我们更要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