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视点 >> 媒体视点

中医药报: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医思维

2015年09月21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独家观点 | 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医思维


时间:2015-09-1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文 洪


    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贯穿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医学就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哲学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如《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正因如此,中医比其他自然科学更容易和哲学相结合。

    下面从五个方面举例具体阐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理解中医思维。

    从对立统一规律看中医阴阳的对立及平衡

    对立统一规律也是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的基础。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等等,其实质都是对立的统一。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它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一切方面。懂了它,就从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

    从中医心肾的关系来说;心属火肾属水。虽说水火不容,这是它们对立相反的一方面;但又可水火既济。这是它们统一相成的一面。水寒抑制火不至于炎上,火热也抑制了肾水不至于太寒,从而形成了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的动态平衡。其他如肝的舒泄,肾的收藏,肺的宣发和肃降等都是相反相成。再如经脉的循行是足三阳从上往下,足三阴从下往上。后病治前,腹病治背;上病治下,左病治右。走路及打太极拳时左上肢和右下肢一起动,也是相反相成,越相反效果相对越好。因为越能相成,越能统一,越能平衡。

    叶天士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升就是升清,降就是降浊。一升一降,这是它们对立相反的一方面,但它们又有统一相成的一面。脾的升清抑制了胃不至于下降太过,胃的降也抑制了脾不至于升得太过,避免了太过打破平衡的弊端。从而形成了动态平衡。

    从量变质变规律看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量的增加或减少超出一定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然后在新物质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过程。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就构成了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事物太过了就要走向反面,所谓物极必反。

    中医的阴阳学说也同样认为“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也就是说在阴阳变化的过程中,阴到了极度,它可以转化为阳,或者说会表现出阳的现象。反之也一样;比如热或冷到极点就是转折点。热极生寒、如夏易保阳;寒极生热,如冬至一阳生。再比如临床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古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个重和极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阴与阳之间的转化,并不是突变的,而是渐变的,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完全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春夏都属阳,但春天只是阳的开始。冬天的内火到春天就随着阳气的升发表现出来了。这个时候,不但不会发生转折,而且经常有实实在在的火。如头痛,流鼻血,咳嗽,咽痛等增多。但继续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质的变化。如夏天酷热难当,因为出汗,阳气大量发散于外。因为口渴,大量的生冷,瓜果饮料服于内,造成了阳气大伤而内寒。笔者参加过八年的援外医疗队。非洲炎热,外邪侵犯导致的全身疼痛性疾病反而比国内寒冷的地方更多。原因就是天热出汗,阳气大伤则卫外能力差,热则腠理开,故外邪更易侵入。所以笔者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应改为“夏养阳,冬养阴。”中医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和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是一个道理。正是为了改变和阻止上述现象。

    再如,面瘫初期,患侧是弛缓无力的,故脸歪向健侧。但日久不愈,患侧由于长期经络气血的不通畅,发展到极点;则由痿软无力,变为拘挛抽搐,僵硬有力,脸又歪向患侧,出现“倒错”现象。偏瘫也有这种情况。久治不愈到最后出现患侧由初期痿软无力发展到拘挛僵硬足内翻。这些变化出现的早晚轻重和气血不通的程度有关。如人刚死时尸体是瘫软的,这时应尽快穿上寿衣,否则一天之内尸体就会僵硬。这是因为人死后气血完全停止了流通,都是一个道理。从哲学的角度,这就是物极必反、这就是哲学对事物发展的预测性,前瞻性,对事物规律发现的指导作用。

    古人认为: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这包括药物的味数和剂量。包括了进针的深浅方向角度手法的力度等等,量的不同决定了疗效的不同。类似的现象,如锻炼,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在于休息,都对。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关键在度,多少合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这些我们都可以用哲学的理论来分析、预测、理解。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整体观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的,精神是第二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是物质的反映。中医学在指导思想中强调了客观的物质基础,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如《内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明确地把医学的研究放在人体客观外在表现上。强调有其内必形诸于外。通过人体外部的变化来诊查内脏,如望闻切诊,如通过背俞穴耳穴等诊察疾病,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之所以是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它在承认物质决定精神的同时,又认为精神对物质也有巨大的反作用,所谓精神变物质。中医也始终重视情绪精神对人体的影响,所谓七情胜于六淫。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从《内经》开始,就提倡的“治神”又称为“守神”“本神”“调神”等,就是强调了医患双方的精神意识或心理因素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指通过医生集中精神,施以一定的针刺手法,促使针下更宜得气,气至病所。并嘱病人也意守针刺处,以提高临床疗效。这种方法经临床证实,效果事半功倍。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云:“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其中的意,就是指守神,和之就是用神气来进行调和,这也是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的具体运用。

    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看阴阳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在认识和治疗疾病时,一定要分清主要和次要,明确疾病的发展方向。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使疾病痊愈。如在临床上偏瘫初期患者不能动时,先主要针刺阳经,因为阳主动,阳经易恢复。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变化。我们强调阳经的作用,但并不否认在一定条件下,阴经也可以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当患者初步能动时,就要重视阴经了,否则易出现足内翻等偏瘫步态综合症。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乎之秒,存于一心。所以在临床必须用发展的、变化的、辩证的眼光看待疾病。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矛盾的两个方面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阴阳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统一。根据阴阳的同一性,依存性,中医根据实践又认为: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双方都要兼顾到,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

    从物质的运动形式看升降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

    如升和降就是物质运动具体体现,是中医理论中脏腑之间特有的机能。脏腑之间,必须有这一升一降矛盾统一的运动形式,才能产生生理机能。所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如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五脏藏精气而不泻。而肺属五脏。位于上焦,即有宣发,也有肃降。而且主要趋向侧重于降,不降则有咳喘。这又是必须注意的特殊点。“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矛盾论》正是由于升降之中复有升降,升升降降,降降升升,相贯无间,才构成了人体生命运动的整体、恒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