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史话

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医史话 >> 中医史话

中药名的文学味(下)

2015年09月24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药名的文学味(下)


顾盛杉


 



     清代徐釚所撰的《词苑丛谈》中辑有几首药名词,其中一首:“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这首词,既要嵌入药名,又要顾及词的音韵特点,表达出怨妇的切盼之情,难度较大。高明的作者采用了谐音替代法,凡直用药名有碍诗意处均作变通处理,如“意已”代“薏苡”、“白纸”代“白芷”、“回乡”代“茴香”、“郎读”代“狼毒”。另外,作者还采取了拆词法,如“参商”为星名,一东一西,相见之难;“参商”之前接“苦”字,又点出“苦参”药名,作者可谓用心良苦也。

    药名入联,亦甚妙趣。“牵牛耕遍生地熟地,白头采尽金花银花。”“琥珀青黛将军府,玉竹重楼国老家。”“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当归方寸地,独活世间人。”这几幅对联对仗基本工整,并有一定的文采。尤其第三联,“乳香”知母”写出了舐犊情深的母婴关系;而“故纸”(中药补骨脂的异名)用以糊窗的“防风”,真切地写出了贫寒农家的实景,很有生活气息。清代有一卖药发家的商人,用钱买了个官,每遇喜庆宴会,总爱穿上天青褂五品服炫耀人前。一天在宴席上,有两个青年以作联为由,对他进行了嘲讽。一人出上联“五品天青褂”,另一青年立即以中药汤头名“六味地黄丸”为对。场内知情人听了,无不哈哈大笑。几年前,北京某药店曾贴过这样一幅对联:“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此联用生地、熟地、藿香、木香四味中药叙事抒情,风雅别致,也颇诙谐有趣。当代诗人也偶有此举,杭州诗人周孚泉曾作“百药端应珍远志,人生难得是相知”的贺联。“远志”这个药名,用得不露痕迹,颇有兴味。
药名不但入诗、入词、入联,还可以入谜。据说李时珍带徒弟时, 曾出过不少药名谜让他们猜记,加深印象。传说,一次曹操想考考医术高明的华佗的文才,也写了一则诗谜给华佗猜:“胸中药花,西湖秋英。晴空夜珠,初入其境。长生不老,永达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医生接骨,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华佗一阅,知道曹操出的是药名谜,就信手写出十六句诗中暗指的十六味药名:穿心莲、杭菊、满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益母、防己、商陆、当归、远志、苦参、续断、厚朴、白术、没药。曹操一见,欣然大喜,赞道:“华伦果真医术高明,文才不浅!”
    用中药名写信,古已有之。《坚瓠集》记载一故事:妻子思念远行的丈夫,用药名致夫曰:“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邪?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每句嵌入一味药名,抒发闺怨,情深意挚,倚门以待。丈夫启封观之,沉吟回味,挥毫作答曰:“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银相赠也。”也用药名联句,句句无空。抒情怀,话艰辛,作许诺,所答所问,妙趣天成。
     与此类似的例子,今天也有。安微省潜山县青楼卫生院汪济先生《致在台友人》的药名信,就令人叫绝:“白术兄:君东渡大海,独治于异乡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岂不知母亲思念否?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乃祖居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红花紫草苏木青,金樱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昔日沙苑滑石之上,已建起了凌霄重楼,早已不用破故纸当窗防风了。而是门前挂金风、悬紫珠,谁不一见喜?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益母草,西院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藤、青风藤,南池结有石莲子、芡实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发公,拄虎杖,扶寄妇,踏竹叶,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兰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甘松也。唯时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勿恋寄生地,愿君早茴香!弟杜仲顿首。”全信幽默中浸着苦涩,嘻戏里含蕴真意。
清代小说《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以药名入戏,更令人忍俊不禁。他把中药的性味、功能、特点,运用生、丑、旦、净等角色行当加以编排,使药物人格化、情节故事化,写成《草木传》。如“清肺汤”一折,他写道:“那一日在天门冬前,麦门冬后摇了摇兜铃,闪出两位妇人,一个叫知母,头戴一枝旋复花,搽着一脸天花粉;一个叫贝母,头戴一支款冬花,搽着一脸元明粉。金莲来求咳嗽药方,黄芩抬头一看,即知头面各般所有枳实俱是止嗽奇药,放下兜铃,汇成一方,便把那热疾喘嗽一并治去。”蒲松龄的《草木传》可谓科普文艺的滥觞了。
    中药名入笑话也有一例。一人在外多年,回家时已生三子,他惊异自己不在家妻怎么会怀孕?妻说:“思君之极,当是结想所成。故孩子命名皆有深意:长子叫‘远志’,想你出行也;次子叫‘当归’,想你归来也;老三叫‘茴香’,想你回家也。”丈夫说:“我如果再做几年客,家里恐怕得开一个新药铺了。”

用药名写成的诗文,虽有不少近乎文字游戏,但确有一些精心雕琢之作,可谓鬼斧神工,精思妙构,含蓄曲折地表达了某种幽深细微的思想感情,透露着一股别有情趣的文学味。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eb9de0100fu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