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6年04月07日
国针会开展心系革命老区河北平山县义诊活动
2016-04-03
2016年4月2日、3日,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专家一行12人在会长李津丽女士带领下,在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中医院开展义诊活动。平山县政府、平山县政协、平山县卫计局领导参加了义诊启动仪式,并对这次义诊给予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两天时间里平山县200多位慢性病疑难病患者得到专家们的精心治疗,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多年难愈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大家对应用针灸和长效针灸技术从事义诊活动给予高度评价。百姓希望北京和省会专家应用中医药技术来革命老区解决百姓的健康问题,解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尴尬处境,成为间接精准扶贫攻坚的一个方式。
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贺信
总会陈珞珈会长表达祝贺
各位参加义诊活动的专家:
您们辛苦了,此次活动时常富有成效,非常讲政治,非常促进大健康,请代为向各位专家转达总会的敬意与感谢。请将此次活动的情况写成一个材料,我们将在协会的网站上进行宣传,并做到协会的杂志上去。再次向您们表示感谢!
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
陈珞珈
国针会李津丽会长讲话
国针会李津丽会长讲话稿
尊敬的平山县政府、县卫生局、县中医院的各位领导!
敬爱的平山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专家团,向前来参加今天启动仪式的各位领导、同仁朋友,以及平山县的百姓们表示衷心感谢!
在这春暖花开、春风和煦的日子,我们来到革命老区平山,感到很温暖,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过去,在战争年代平山的父老乡亲们把家里仅有的一碗米、一瓢面送给亲人解放军,为创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在和平年代我们国针会的专家们带来了传统中医特色技术,帮助遭受病痛折磨的父老乡亲们、兄弟姐妹们驱走病魔!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当年的军民鱼水情!发展当代的医患鱼水情!我们真诚的希望这种医患鱼水情,情深似海,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我们期望着革命老区平山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生活安康,精神充盈,劳作愉快,早日达到幸福的小康生活态!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是直属于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的二级专业委员会。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是由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先生、公安部原副部长李广祥先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吕炳奎先生发起,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原书记习仲勋先生的亲切关怀下,由卫生部上报国务院,经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民政部核准并注册登记的、唯一的管理民间中医的一级专业性、行业性协会。协会于1985年6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协会成立时老领导习仲勋亲自莅临会场并亲笔题词祝贺,并殷切指示:“中医中药来之民间,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提高,再用之民间,为人类造福。”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成立三十年来,在国内外举办了数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汇集了一大批中医中药领域身怀绝技的专家学者,并在侧重民间,面向基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医药文化,发掘、整理、验证、开发、推广中医特色疗法,民间验方,组织中医药学术交流,举办中医药培训和有关的医疗保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抗击重大流行性疾病的战役中也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医药界享有盛誉。
已有数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医药学是在充分汲取了我国汉族及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理论及对疾病防治经验系统总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方医药学体系,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传统医学理论最系统、内涵最丰富、应用最广泛、保留最完整的突出代表。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针灸”,是深邃浩渺的中医药学中一颗璀璨明珠。中医针灸保健、治病“简捷、便利、高效、安全”,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遵循子午流注天人相应的理念,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以调节人体至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中医针灸不仅是一种保健和治病救人的医疗技术,亦是人类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已成为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标志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和使者。
近年来,中医药行业步入了发展的良性循环,形成了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整体发展的立体格局。中医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百姓生活安康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中医药行业高度重视并制定了宏伟蓝图。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创了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2010年6月20日,时任国家付主席的习近平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2015年4月14日,4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27号文,国办发〔2015〕32号文的形式,分别颁发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发展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国家级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16年2月22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发展已作为国家战略,这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2016-2030发展战略规划》高瞻远瞩,着眼长远,全面部署,以人为本,寄托着深深的民生情怀,体现了深刻的使命担当,明确了未来15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近年来,国际针灸合作会的全体同仁,积极响应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的战略定位,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百折不挠努力,一如既往地履行自己的使命。目前主要工作目标是:传承、推广、发展传统中医特色技术;传播传统中医文化;探索中医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的相融、相辅、相成;探究人们身心灵和谐统一的方法与实修。致力于使中华传统中医药技术达到新高度!使中医药文化迈入新阶段!使得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更好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保健做出新贡献!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实现复兴梦添砖加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疗效是硬道理,长期以来,平山县卫计委、中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工作,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苦练内功,埋头发展,创造出了自身的特色和品牌。在服务群众的同时,医院的各项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对平山的同仁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谢谢大家!
李津丽
2016年4月1日
开幕式上武清河宣读总会贺信
马立昌为患者诊治
马立昌为患者诊治
马立昌为患者诊治
马立昌为患者诊治
马立昌为患者诊治
甄进奇为患者义诊
甄进奇为患者义诊
甄进奇为患者义诊
甄进奇、陈元武为患者义诊
(更多义诊现场图片连载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