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唐启盛:精神类疾病治验

2016年10月12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唐启盛:精神类疾病治验


时间:2016-07-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孙文军 曲淼



  唐启盛,男,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四批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市首届中青年名中医。他长期从事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认知障碍等精神神经疾病的中医药研究,尤其在抑郁、焦虑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研究方面成绩斐然。

  •唐启盛认为,抑郁障碍多由素体肾精亏虚,或肝郁日久、思虑过度,暗耗肾精,以致水不能生木,木失涵养,肝失疏泄而产生。针对肾虚肝郁的证候特点,提出了“益肾调气”的治疗方法,并逐渐总结出针对肾虚肝郁证的经验方颐脑解郁方。

  •针对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提出了肝郁化火的核心病机。治疗上提出疏肝清热健脾法,并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安神解虑方,是在师法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健脾法的基础上,灵活加减进退而成。

  •精神分裂症的病机多与痰蒙神窍有关,而有阴阳之分。抓住“痰”这一核心病机,分别提出了温中涤痰和清热涤痰的治疗思路。

  唐启盛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辨证功力深厚,运用方药灵活,临床疗效显著,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笔者跟师数载,对唐启盛治疗抑郁障碍的学术经验有所体悟,兹整理如下。

【抑郁障碍 肾虚肝郁与益肾调气法】

  唐启盛认为,抑郁障碍属于郁病范畴,与癫证、失眠、百合病、脏躁等也有一定联系。古代医家对郁的论述有两类:情志之郁与病机之郁。此二者概念的内涵有所不同,应加以区别。病机之郁是由于各种病因致使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的人体气血津液等瘀滞不通,所谓因病而郁。而情志之郁则是因为情志的抑悒忧郁,而导致一些躯体症状的出现,所谓因郁而病。后者与抑郁障碍的发病特点比较一致。

  情志之郁又有怒郁、思郁、忧郁之不同。张景岳云:“忧郁病者,则全属大虚,本无邪实,此多以衣食之累,利害之牵,及悲忧惊恐而致郁者,总皆受郁之类。……此其戚戚悠悠……神志不振……凡此之辈,皆阳消证也,尚何邪实?”唐启盛认为,张景岳所描述的忧郁与我们今天所谈的抑郁障碍关系密切,本病由衣食、利害、悲忧等造成的情志不遂而来,多见虚证为主,实证为次。

  唐启盛在临床上发现,许多抑郁障碍患者除情志抑郁、胸胁闷满之外,还具有健忘不寐、意志不坚、反应迟钝、倦怠疲乏、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烘热盗汗的症状,因此提出了肾虚肝郁的证候。认为本病多由素体肾精亏虚,或肝郁日久、思虑过度,暗耗肾精,以致水不能生木,木失涵养,肝失疏泄而产生抑郁的表现。

  针对肾虚肝郁的证候特点,唐启盛提出了“益肾调气”的治疗方法。益肾者,补益肾精,而涵盖了温肾阳和滋肾阴;调气者,疏达气机,而包括了疏肝解郁和调理三焦。

  唐启盛在多年诊治抑郁症的经验中,逐渐总结出了针对肾虚肝郁证的经验方颐脑解郁方,由刺五加、柴胡、栀子、白芍、郁金、珍珠母、磁石、山药、黄连、生甘草等药物组成。

  颐脑解郁方重用刺五加益肾填精、安神益智为君。柴胡主入肝经气分,善疏肝行气解郁;郁金主入肝经血分,活血行气;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三药合用为臣,疏肝与柔肝并用,理气和血并行,有疏肝理气、和血止痛之功。珍珠母益肝阴、平肝潜阳;磁石补肾益精、镇潜浮阳、聪耳明目,同为佐药。山药甘平,防质重碍胃,栀子、黄连清气分郁火、除烦热,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合而用之,标本兼治,共奏益肾调气、解郁安神之效。

  加减之法: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心神失养者,重用夜交藤50克以上以安神;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者,加生黄芪30克、生白术20克益气健脾固表;胸胁脘腹胀痛者,加香橼15克、佛手15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脘腹痞满、嗳气纳呆者,加甘松15克、绿萼梅15克、砂仁20克开郁醒脾和胃;心烦失眠、急躁易怒者,加灯心草20克、夏枯草20克清心火、泻肝火而除烦热;胁肋满闷、急躁易怒、躁扰不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者,为肝胆湿热,加龙胆草10克、胆南星15克清利肝胆湿热;易惊、心悸较甚者,加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以镇静安神;虚烦不寐、心悸、舌红少苔等心肝血虚甚者,加酸枣仁20克、柏子仁20克以补心阴、益肝血,养心安神。

【焦虑障碍 肝郁化火与疏肝清热健脾法】

  焦虑障碍是一类以担忧、恐惧、易激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唐启盛通过精读经典发现,古代医家所论述的郁病、惊悸、卑惵与今天的焦虑障碍有相通之处,尤其是王清任所提出的灯笼病,其临床表现与焦虑尤为一致,可资临床参考。

  《医林改错》云:“瞀闷,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俗言肝气病,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急躁,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心里热,身外凉,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急,又欲睡,一夜无宁刻。”既描述了焦虑的精神症状,又包括了多个系统的躯体焦虑症状。其所论虽为血瘀,然其病机多为肝气郁结,郁而化热,气滞血瘀所致,其治疗亦用血府逐瘀汤,此方除桃红四物汤外,合用四逆散以疏肝解郁,是治其病机之本。

  因此,唐启盛针对上述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提出了肝郁化火的核心病机,认为本病多由思虑过度,耗伤心脾,心肝血虚,不能制约和柔养心肝之阳,加之所愿不遂,所欲不得,以致肝气郁滞,郁而化热,重者母病及子,表现为心肝火旺,故见临床上多思多虑,神魂不宁,烦躁不安,失眠多梦之症。治疗上提出疏肝清热健脾法,疏肝者,解肝之郁;清热者,清郁之热;健脾者,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治病于传变之前,可以同时起到善后和预防的作用。

  唐启盛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安神解虑方,是在师法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健脾法的基础上,灵活加减进退而成。全方主要由柴胡、郁金、当归、白芍、丹皮、栀子、山药、白术、刺五加、炙甘草等组成。全方以柴胡、郁金疏肝解郁为君,丹皮、栀子清热除烦为臣,山药、白术健脾益气养阴,当归、白芍润养肝血、柔肝缓急,刺五加滋水涵木、补肾安神,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肝清热健脾之功。

  唐启盛还提出肝胆湿热在焦虑障碍病机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肝火最易与体内痰湿之邪胶合,如油入面,难分难解,在焦虑障碍的患者中,肝胆湿热的证候尤其常见,治热则寒凉助湿,燥湿则助热邪,湿热壅滞,三焦气机不畅,则郁证难瘳。治疗上常以胆星配胆草之对药,清热兼以燥湿,复以木香、枳壳、砂仁、乌药疏达三焦气机,务使湿热之邪有外出之路。

  唐启盛还提出心肝火旺在焦虑障碍病机中的重要性,以肝病母病及子,常心肝同病,肝火扰心,则除烦躁易怒、胸胁满闷外,多见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等心火亢盛的症状,则又当子母同治。他常用夏枯草、灯心草,一以清肝泻火,一以清心除烦,使热邪从小便而去,往往取得良好的疗效。

【精神分裂症 痰蒙神窍与温中、清热涤痰法】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以妄想、幻觉、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精神疾病。青年人患病率较高,青年人的精神分裂症往往表现并不典型,有时易与抑郁障碍或人格障碍等相混淆。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中医称之为癫证;其阳性症状,中医称之为狂证。

  唐启盛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精神分裂症的病机多与痰蒙神窍有关,而有阴阳之分。癫证专主乎痰气郁结、蒙蔽心神,正如《癫狂条辨》中所言“癫之痴迷昏愦,由忧思郁结,痰迷心窍也”,忧思之情影响气机的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蓄而为痰,痰为阴邪,痰气结聚,迷于心窍,蒙闭神机,则神机抑郁而为癫证。而狂证多为痰火蕴结,肝胆之痰热上扰于心,心神迷乱而为狂,临床表现为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等临床特征。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法上,唐启盛提出了从痰论治的思路。他抓住“痰”这一核心病机,分别提出了温中涤痰和清热涤痰的治疗思想。但在痰的治疗上,分清次序,针对癫证之痰气郁结,不可先用补气化痰的方法,以致痰邪阻塞脏腑经络,加重病情;对于狂证之痰火扰心,又不可遽用硝、黄,以致痰为寒凉所陷,凝结不散。而应先以理痰为先,徐徐予以化痰、涤痰、祛痰之法,随症变通,随方加减,最后以健脾益气养阴、清除余邪而收功。

  对于热痰,唐启盛临床善于重用竹茹、青礞石以清热涤痰,青礞石有坠痰下气、清热平肝之效,对于顽痰胶结、咳逆喘急、癫痫发狂、烦躁胸闷、惊风抽搐诸症往往有奇效,故古方有礞石滚痰丸,专治顽痰导致的各类精神异常。对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他又常配伍生石膏,以此类药物大多表现为燥热之性,石膏辛寒,可以缓和其副作用。对于寒痰,他常应用干姜、陈皮、半夏,又配合胡椒粉冲服,以增强其温中化痰的作用。他还师效张锡纯荡痰汤之法,重用生赭石,以其重坠之力,能引痰涎或痰火下行,使蒙蔽之神窍得以清利,而精神复常。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验案举隅】

  佟某,女,45岁。2005年6月10日初诊。

  主诉:自觉发热伴烦躁8月余,加重两周。

  现病史:患者于8个月前因与邻居吵架,出现自觉发热,伴有烦躁、怕冷,喜加衣被,偶尔心慌,汗出,6个月前曾就诊某医院,查血、尿、便常规及心电图未见异常,诊断为焦虑状态,服用罗拉治疗2周,症状略有改善而停药,但未见完全好转。近2周来,因职位调动情志不遂,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失眠、尿频。现症:自觉发热,反畏寒,喜加衣被,伴心烦,坐立不安,心慌,气短,汗出,以下午较为明显,遇事紧张时加重,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善忘,神思不聚,失眠多梦,善太息,胁肋胀痛,易紧张,胆怯多疑,口干不欲饮,纳食不馨,尿频。为进一步诊治来诊。检查:精神较差,表情焦虑,面色晦暗,体温36.5℃,血压110/70mmHg,心率69次/分,律齐,舌质暗红,少苔,脉弦涩。焦虑自评量表(SAS):52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20分。

  中医诊断:灯笼病。

  西医诊断:焦虑症。

  辨证:肝气郁结,瘀血内阻。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用药:柴胡15克,栀子12克,白芍10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6克,夜交藤50克,珍珠粉0.6克(冲),桃仁6克,夏枯草15克,刺五加50克,丹参30克,灯心草15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自觉发热症状及焦虑情绪明显改善,精神可,仍偶尔心慌、心烦,多梦,食欲不振。将上方加炒枣仁20克,草蔻仁10克,黄连5克。继续服药1周。

  三诊:患者自觉发热、心烦、多梦等症状已,但自觉疲倦乏力感,将上方去枳壳,加香橼、佛手各15克。续服1周后,发热、焦虑症状以及伴随诸症均已好转。

  按:王清任所记载的“灯笼病”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唐启盛抓住了该病肝气郁结、瘀血内阻的核心病机,灵活配伍以清心安神、健脾和胃,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临床上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焦虑症时,应圆机活法,随症加减,在理气开郁,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适当佐以清心安神、清热除烦、宣肺理气、健脾和胃、补肾养肝等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