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视点 >> 媒体视点

中国新闻网:中国民族医药“后继无人”面临断层危机

2016年11月30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国民族医药“后继无人”面临断层危机


时间:2016-11-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周燕玲


  中新社凯里11月28日电 (周燕玲)“害怕去世了没人来接班,医术跟着我一起进棺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77岁苗医杨昌富告诉记者,怕“后继无人”的他74岁时开始学习用电脑,用2年时间整理了10余本祖传的医术和药方。 11月27日至28日,首届苗侗医药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凯里举行。与会业界人士表示,中国民族医药目前人才匮乏,正面临严重的断层危机。民族医药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会行医的老人去世了,年轻人外出务工走掉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田华咏无奈地说,民族医药以“口传身授”为主,由于传承人老龄化、文化水平低等原因,使得民族医药传承受限,民族医药人才正面临断层危机。“曾经湖南省湘西州土家族的民族行医者有2000余人,目前人数锐减近一半。”

  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历代民族医药人员“亦农亦要,上山采药,下山行医”,形成了“一病一方”的诊疗特色。杨昌富6岁时就跟随父亲上山学习采药。杨昌富说,家传的杨氏粉碎性两周缩骨法要学会摸骨、怎样校对折骨、知晓将骨片排除骨髓等技能,从明朝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因祖训严格,杨氏粉碎性两周缩骨法一直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我现在收了8个人品、医德好的人为徒。”为了担心医术失传,2014年杨昌富开始收徒,并在古稀之年学习用电脑整理家传药方。 “数千年的民族医药,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丢失,我们就成罪人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侗医药专业委员会会长石汗光建议,要多管齐下,培养民族医药传承人,同时注重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