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聚焦

会内会外:医保全覆盖 看病心不慌

2011年03月07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会内会外:医保全覆盖 看病心不慌

 

 

人民日报

 

 

 

 

  成都石板滩镇居民贾霞

  阑尾炎手术

  才花158元

  本报记者  梁小琴

  3月4日上午,记者到四川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公立卫生院采访时,遇见正在办出院结账手续的贾霞。她拿着单据,一脸惊喜:“做阑尾炎手术,才花158元!”

  “原来说‘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哪晓得现在这么轻松!”32岁的贾霞是石板滩镇回龙社区1组居民,上周突发阑尾炎,预交了500元就上了手术台,这次住院总共花了1230元钱。而几年前,她母亲因为阑尾炎花了3000多元。院长曾祥芸说:“贾霞用的大多数是国家基本药物,她又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是90%,自己当然花不了多少钱。”

  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最终落脚点。全市投资4亿多元,对223所公立乡镇卫生院和2396所村卫生站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使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公立卫生院。

  2008年,成都市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市属高校大学生医保合并,建立城乡居民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级统筹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目前,全市集中配送药品率达100%。2010年成都又对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加价”。

  贾霞说,她很少到镇公立卫生院看病,回龙社区卫生站离她家只有200米远,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卫生服务。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黄峻委员

  政府多出点,百姓少花点

  本报记者 李红梅

  在贫瘠的山村里,患白血病的儿童躺在床上,用无助的眼神望着他……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孩子的目光始终留在黄峻委员的脑海里。

  什么是幸福?黄峻觉得,百姓能看得起病,认为看病是一件有保障的事情,才能谈得上幸福。“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完全可以少修几个广场,少建几栋大楼,用省下的钱给百姓看病,改善其生活质量,这才是民生大事。”黄峻委员是江苏南京医科大学的教授,百姓的看病大事是他工作的重心。

  令他欣慰的是,去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经覆盖大部分城乡居民,基本实现人人看病有保障的目标。尤其是新农合,覆盖面达到95%以上,让农民也能看得起病。

  “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老百姓还是感觉看病贵。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黄峻分析说。 

  首先,看病花费的绝对数在增长。2009年,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38%,与2000年的58%相比,下降幅度很大。但是在1192元的人均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付的绝对数仍在上升。其次,我国居民总体收入不高,看病费用的占比因此显得很大。第三,全世界的医疗费用都在增长。科技的介入,让诊断更明确、治疗手段更多,但也带来了费用上涨。

  黄峻提出,增加卫生投入,让政府多出点,百姓少花点。“没有什么事情能像医疗和教育一样牵动民心。”黄峻建议,设立幸福感的具体指标,各地应把医疗卫生这个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实现可测量的幸福。”

  

  广西资源县社水村村民刘堂书

  报销起付线,希望再低些

  本报记者 庞革平

  刘堂书,广西资源县两水苗族乡社水村村民。说起看病,去年最让刘堂书印象深刻的事情,莫过于邻居老蔡住院的大花销。当时,老蔡患了急性肠胃炎,紧急送到市里的医院抢救,前后花了近3万元,总算抢救过来了。

  回到县里后,老蔡拿着单子到新农合经办部门,报销了1万多元。“新农合真是好啊!”刘堂书很感慨。

  据村委会主任杨盛川介绍,社水村97%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每人每年只要交30元参保金,在乡卫生院住院的可报销医药费80%,在县里住院可报60%,在市里住院则报40%。

  虽说看病花销比以往少了,但刘堂书还是希望新农合报销的起付线能再低点,“平时看病没多少钱,攒一年也不一定够上数。”另外,虽然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的标准最高,但是卫生院没有住院的条件,一般只接收慢性病病人。刘堂书希望今年卫生院的条件能更好些,农民看病更方便些。

  

  全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委员

  巧用邮政网,送药到村头

  本报记者 王汉超

  “邮政网络承担药品统一配送,药价下来了,药吃得起了、病看得起了,实惠的是老百姓。”全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委员两年来在调研中发现,宁夏通过巧用邮政网络,走出了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招妙棋。

  原来,宁夏借助了现有的邮政网络,对区、市、县、乡、村医疗机构统一配送,大大降低了中间环节的加价和仓储、运输成本。“‘全覆盖’是邮政最大的优势,包括最偏远的村卫生室也能保证及时和质量安全。”朱奕龙不久前走访过一些村级卫生所,那里都配备了传真机和电脑网络。目前已经实现了点对点直配,省一级3小时送达,县以下不超过24小时。

  “当然,最难的是触碰了现有的利益链,要把以药养医链条里层层加价的环节甩掉不容易。但难也要做,现在浙江、福建都开始试行了。”说到这,他话锋一转,“前不久,有个医院院长悄悄对我说,本来他也有担忧,但现在看,来的群众多了,门诊量增加,收入反倒比以前高了!”朱奕龙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