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视点 >> 媒体视点

安徽日报:让传统中医更好造福百姓

2017年11月27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让传统中医更好造福百姓

2017-11-27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合肥)


      “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传统中医药发展指明方向,全省中医药战线工作者倍感振奋,对振兴中医药事业充满信心。大家纷纷表示,要立足自身岗位,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健康安徽建设贡献力量。

      安徽省卫计委副主任、安徽省省中医管理局局长董明培:



      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近日,安徽省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 “非遗”名录,新安王氏医学、祁门蛇伤疗法等10项传统医学项目入选。至此,全省已有1个传统医学项目列入国家级 “非遗”名录,21个传统医学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安徽省中药资源丰富,中药材品种达到3578种,居全国第6位;医家辈出,著述浩繁,‘北华佗,南新安’是安徽中医药的靓丽名片。 ”提起传统中医药,省卫计委副主任、省中医管理局局长董明培如数家珍。近几年,省委、省政府从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发展,完善管理体系,出台优惠政策,加大经费投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在深化医改中,安徽省注重发挥中医药作用,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不断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改革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推动县中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由县中医院牵头,联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组建紧密型联合体,通过下派技术骨干、组成技术帮扶团队等模式提供针对性帮扶。

      同时,深化中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医医疗与健康服务需求。今年5月,安徽省率先开设民间特色诊疗中心,为民间中医的合法执业进行有益探索。此外,还遴选出“十大皖药”,打造安徽特色的中医药资源品牌。董明培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中医药改革,大力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中医药健康服务工程、中医药“四名”工程、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5个工程,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健康安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杨文明:



      让传统中医更加“接地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我省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这样的“黄金发展期”中,以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全省中医院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在国医大师评选中,我省先后有三人当选,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级重大课题取得突破,重点专科专病建设获得较大发展。“除了实现国家级重大课题零的突破之外,我们还有7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国家对每个专科给予300万元至5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使其对整个中医药事业起到更好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杨文明说。

      简便验廉是传统中医的特色优势,农村是中医药服务的“主战场”。医院还先后与50多家基层中医院组成医联体,加强对基层中医院的帮扶力度,让传统中医更加“接地气”。“医院派出了包括优势学科在内的大批专家团队长期在基层驻点,快速提升当地的中医药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使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中医药诊疗服务。 ”杨文明说。长丰县中医院多年来发展滞后,病床使用率只有约50%。 2016年年底,省城专家进驻该院实施全面帮扶计划。短短一个月后,长丰县中医院已是一床难求。

      “这几天,我们医院正在开展‘传承发展中医药我们怎么做’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大讨论活动,全院上下为振兴传统中医积极献言献策。 ”杨文明表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要求我们要通过防病治病实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进中医药保护传承与利用,全面提高中医防病治病能力。 “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有信心! ”

      合肥市经开区翡翠花园门诊部中医师鲁永新:


      基层中医的发展前景越来越敞亮

      11月19日,虽是周末,鲁永新却如往常一样在诊室里忙个不停,“大家平时都忙着上班,越是周末,到我们这儿看病的人越多! ”

      53岁的鲁永新是宿州市灵璧县曹杨镇崔楼村人,高中毕业后自费在宿州卫校学习中医,毕业后就一直在老家行医。 “先是自己开了个小诊所,2009年实行基层医改后在村卫生室里工作,直到去年4月应聘来了合肥翡翠花园门诊部做社区医生。 ”提起自己的中医老本行,鲁永新连声感慨近几年发展迅猛,“国家扶持政策很多,社会宣传力度很大,百姓们越来越‘信’咱们中医了,找我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

      他特别提起了新颁布实施的 《中医药法》。“民间中医大多都是师承学习,给人看病很好,但考试不行,所以拿不到医师资格证,按以前的规定,这都属于非法行医。 ”在鲁永新以前工作的曹杨镇,共有17个村,跟他年纪相仿、通过考试取得医师资格证的只有两人,“年龄大的,没有一个人有资格证。比我年轻的,基本没有愿意干中医的。 ”《中医药法》实施后,符合条件的民间老中医通过实践技能考核就能获得中医医师资格证,“这真是大好事!不但解决了一大批有一技之长民间中医的合法行医问题,更能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断加入基层中医药服务的队伍。 ”


      去年4月,鲁永新应聘来到合肥经开区的翡翠花园门诊部,开设了中医科。 “病人从每天的两三个增加到现在的十来个,社区居民开始逐渐认可我的诊疗技术,这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在他的小小诊室里,墙上挂满了患者赠送的大红锦旗。桌边柜子里,堆满了一摞摞《张仲景方剂临床应用》等中医书籍,“十九大提出要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让人振奋。现在政策好了,对中医药的宣传多了,百姓的健康意识转变了,基层中医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敞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