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视点 >> 媒体视点

中医药报:让师承贯穿中医药人才发展全过程

2018年04月12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让师承贯穿中医药人才发展全过程


时间:2018-04-1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赵维婷



  侍诊左右,口传心授,一声师傅叫一辈子。千百年来,中医代代相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师承教育模式。当前,在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为主的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下,为了让师承这一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模式继续发挥独特优势,中医药行业已探索多年,多层次多类型多模式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贯穿中医药人才发展全过程的师承教育体系尚未健全,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质量和管理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瞄准的正是中医药师承教育发展中涌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旨在推动制度化、常态化,让师承真正贯穿人才发展全过程。

  指导意见提出的不少政策举措来自于师承教育的多年实践,接地气、能落地。比如为了让师承教育进一步融入院校教育,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师承班,对此,广西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师承班,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岐黄班等已实践在前。又如意见鼓励临床医学专业人员以师承教育学习中医,要求省级及以上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制定西医学习中医的政策措施,北京、天津、甘肃等也已有有益探索。

  指导意见不仅细化到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每个阶段,还注重与执业注册、表彰激励、专业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职称评定等相衔接。比如提出省级及以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级名中医表彰中优先被推荐;又如探索师承人才培养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与职称晋升相衔接,首次提出在继续教育项目中设立师承教育专项学分等。

  意见中对非医药类人员师承教育的考核、执业管理也与执业医师法、中医药法及其配套文件的相关要求有机衔接,为有序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进一步打通了“经络”。

  “扶正驱邪”并举、促进与规范并重是本次指导意见的重要特色。在提出一系列激励措施的同时,意见也强调对师承指导老师和师承质量的管理。不仅明确了师承指导老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细化了跟师学习合同的内容,还要求逐步实现指导老师认证管理、自主带徒授业的备案管理等。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让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贯穿中医药人才发展全过程是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传承发展中医药的必然要求。顶层设计框架已经搭就,如何用好用足政策,完善传统师承教育模式,并结合现代科技探索师承教育新模式是新时代交给中医人的新课题。(赵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