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保健

祛除内湿,健康度过仲春季

2018年04月22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祛除内湿,健康度过仲春季

2018-04-18 羊城晚报 




  又进入了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此时温暖潮湿、气压较低,有时还会感觉天气比较闷热,很多人就感觉全身酸困乏力、嗜睡、食欲差、腹胀、头面油腻、大便粘腻不尽等“周身唔聚财”的表现。中医指出,此时身体湿气重,尤其是脾虚的人群,应该及时从内外健脾祛湿,调理身体以健康度过仲春季。



  1 脾虚的人 更加容易湿气重


  广东春天的特点就是气压低、湿气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唐梁指出,湿气重,困住了脾升清降浊的功能,使“清气”不能上升,所以出现头脑昏沉不清醒,肢体困重、疲倦乏力、颈肩酸痛等。


  另外,水湿困脾,如果本身脾胃比较虚弱,水湿运化不好,再遇到外湿侵袭,外湿和内湿就会双剑合璧,更加影响脾胃的运化能力,湿气就会停留在体内,缠绵难退。湿气的特点就是黏滞、阻滞气机,伤人阳气。


  所以,脾虚体质的人,一到春天,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困倦、乏力、头重、食欲减退等症状。唐梁说,其实自己观察一下身体就能发现湿气重时,舌苔较厚腻、舌体胖大、颜色淡,有时还可以看到舌头上有牙印,中医叫做“齿痕”舌,而且大便也是比较稀,不成形,容易黏在马桶上,这都是湿气重的典型表现。


  2 健康度过仲春季,内外祛湿一起来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唐梁说,湿气比较容易缠人,难去除。最好采用多种方法,内外湿气一起去除。首先尽量减少生活环境中的湿以外,比如少在潮湿的地方居住,不要淋雨等,还要着力清除体内的湿。


  3 食疗祛除内湿要先分清体质


  规律作息是健康的基本条件,否则气血减损、抵抗力下降,湿气入侵而生病。唐梁认为,此时也要少吃生冷、油腻、肥甘厚味,适当增加运动促进消化和祛湿。建议平时多用祛湿的食疗法来帮助祛除内湿。


  (1)健脾祛湿:此类食材和药材有帮助脾胃运化水湿的功效,比较平和,特别适合于脾虚体弱之人平时的慢慢调养。如:茯苓、白术、扁豆、芡实、莲子(去心)、薏苡仁(炒后不会太寒凉)、山药(宜用干品)、豆芽等。


  (2)清热祛湿:此类食材和药材相对偏凉,适合于口苦口臭、便粘腻难解、尿黄湿热较重者,脾虚体寒者不宜多吃,如冬瓜、茵陈、溪黄草、木棉花、鸡蛋花、鸡骨草、车前草、蒲公英、蛇舌草等。


  (3)芳香化湿:此类药材有促进脾胃运化、醒脾开胃的作用,可以煲汤、做菜多用,也可以做成香囊佩戴。如:砂仁、豆蔻、草果、藿香、佩兰、香菜等。


  4 艾灸拔罐外法祛湿方法多


  (1)穴位按摩、艾灸:按摩、拍打曲池、阴陵泉、委中、丰隆等穴位有祛湿的功效。针对穴位,艾灸对于寒湿较重的人更为适合。


  (2)拔罐、刮痧:拔罐、刮痧可以疏通体表经络,激发脏腑气血流通,促进湿气排泄。头晕、头重者可选额部、印堂、太阳穴、风池;腰背酸困者可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进行施术;腹胀、纳差、便溏者可选取曲池、尺泽、委中、脾俞、胃俞、中脘、天枢、足三里进行施术。


  (3)泡脚:春季湿气加重,同时真菌繁殖,很多人的香港脚就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唐梁说,泡脚不但可以促进湿气的排出,而且对脚部真菌的繁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谓一举两得。在泡脚的时候,还可选用药材煮水后用药汤来泡脚: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花椒、黄柏等。


  【食疗推荐】


  1、木棉花薏米猪骨汤


  材料:木棉花4-6朵,猪脊骨半斤,薏米30克,少量陈皮、生姜,盐、葱花适量;


  做法:猪脊骨、薏米、陈皮、生姜加水,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炖半小时;放入木棉花慢炖;最后放入盐调味,撒上葱花即食。


  功效:清热健脾祛湿。适合便粘不尽,腹胀,口干口腻,身困乏力之人。该汤偏凉,脾虚偏寒之人不宜,孕妇不宜。


  2、茵陈扁豆茯苓粥


  材料:茵陈25克、扁豆20克、茯苓2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茵陈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洗净的扁豆、茯苓、粳米同煮,待粥将熟时,放入白糖稍煮即可。


  功效:健补脾胃、利胆退黄,适用于湿热内蕴,纳呆、便溏者。


  3、鸡骨草煲猪横脷


  材料:鸡骨草50克,新鲜猪横脷1条,黄豆100克,生姜少许。


  做法:黄豆洗净后浸泡1小时备用,猪横脷洗净焯水备用,鸡骨草洗净后放入清水1000毫升,煮开后放入猪横脷、黄豆、生姜同煮1小时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化湿,清热解毒。适合于肝胆湿热证之中热偏重的人群,症见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者。如果不喜欢猪横脷的味道,也可以改用瘦肉或者排骨,用量约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