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医药写入2型糖尿病指南以后

2018年12月07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医药写入2型糖尿病指南以后

2018-11-30 健康报


  “本版指南首次纳入了符合证据级别要求的糖尿病与中医药治疗的相关内容。”2018年第1期《中华糖尿病杂志》中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编写说明中,这句话言简意赅,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发布已过半年,此举对于我国学术和临床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首次”背后有哪些故事?记者最近采访了相关专家。


  新里程碑


  把中医写入西医指南


  我国是世界上认识糖尿病最早的国家,《黄帝内经》中就有“消渴”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曾采用“肾气丸”治疗此病。《指南》指出,近10余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的研究方面逐渐规范化、系统化,研究者分别针对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开展了系列循证研究,获得了一些临床证据,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更多选择。


  “这是非常重要的带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印记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阎德文如是说。事实上,无论是业内大咖,还是基层大夫,都对中国的糖尿病指南纳入中医药治疗给予肯定。


  《指南》提出了四个治疗建议,并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法。这些治疗建议背后有着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委、河北省人民医院代谢病诊疗中心主任宋光耀介绍,目前进入指南的中药在国际上都有临床循证医学证据作支撑。在指南编写中,先是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的相关指南,然后寻找有国际影响的符合指南编写要求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证据,且尽可能使中医药部分的证据达到其他章节的证据水平。


  糖尿病治疗


  中西医交流愈加频繁


  20世纪90年代初,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糖尿病研究室杨叔禹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这位患者来自台湾,患有糖尿病,血糖很高、睡眠不好、性功能勃起障碍。杨叔禹给患者开出了一张中医处方。患者在胰岛素降糖的同时,坚持服用中药水煎剂。服用中药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回到台湾,杨叔禹一直对其进行随访治疗。


  当杨叔禹越发感到中医药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时,其他一些西医同行也意识到,糖尿病患者在西药降血糖的同时辅以中药治疗,具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杨叔禹是中医出身,又学过西医,既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的成员,也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成员。作为一个 “两栖者”,他的感受更为深刻。他发现,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中西医彼此眼中的兴趣渐浓。很多西医对中医非常感兴趣,很想知道中医有哪些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也愿意共同挖掘和研究。另外,中医界的大夫也希望和西医经常一起交流,能够提高临床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召开年会,第一次设置了中医药分会场。从此,专家们用两三个小时分享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心得和经验,成了每年年会的惯例。


  国家的大政策是有效的助推剂。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是在这一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医药学组成立。作为该想法的提出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认为:“国家有中医法了,而且中医的临床研究方法也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方法评判治疗结果,应该有一个平台来扩大国际与国内的交流。”学组成立后,举办的学术会议常常是中西医共同参加。


  “随着中医和西医交流越来越多,互相越来越了解,把中医药作为一章放在指南中就顺理成章了。”杨叔禹说。贾伟平也已经关注到,越来越多的中医研究在科学性、规范性方面已与国际接轨,且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因此,在定指南框架时,她提议把中医药写进去,并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常委会和全委会获得一致通过。


  研究中医


  国人应走在世界前列


  贾伟平说:“现在看来,把中医药治疗内容加入指南的效果还是蛮好的。这说明传统医学只要做得好,具有科学性,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认可,照样可以和西医有同等的交流机会。”宋光耀认为,此事的意义首先是确立了中药在慢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让更多的西医认识到中医在慢病防治中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引导中医更规范地去做与世界接轨、规范的临床研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病人受益了,有了更多、更好的治疗手段。”杨叔禹强调。


  纵然这一举措最终成行,但半年过去,人们对于它的讨论和期待仍在继续。首当其冲的是对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期待。“现在循证医学的证据还是不够”“对中药降血糖的机制还不是很明确,仅用于2型糖尿病,那1型糖尿病呢”“希望指南能够提供更多、有循证医学证据、效果确切的中药,这将对临床工作帮助很大”……这些愿望和希望,得寄托于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得到医生和百姓的认可。很多国外专家、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并有很多研究论文发表。宋光耀认为:“既然世界都在承认中医,我们自己为何不走在前面?不能等到中医药都放到国际指南里,我们再去认可,再去说好。”这也正是此事对其他学科的示范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