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1年05月13日
寒 热 病
——选自《黄帝内经》灵枢篇
体表寒热,疼痛不能接触床席,毛发枯燥,鼻孔发干,汗液不得出,治疗时应取足太阳经的络穴,以补手太阴经诸穴的不足。
肌肉寒热,则难免肌腱疼痛,毛发焦枯,唇舌干燥,汗不得出。应取足太阳经在下肢的络穴,散放出瘀血,以补足太阴经,汗就得出了。
骨骼寒热,病人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若是牙齿还没出现枯槁的现象,当取足少阴大腿内侧的络穴大钟,如牙齿已现枯槁,便是不治的死症。至于骨厥病的诊治也是这样。
患骨痹的,全身骨节不能自由活动,疼痛异常,汗出如注,心中烦乱。治疗时可取三阴经的穴位,针刺用补法。
身体被金属利器所伤,血流甚多,且又受风寒的侵袭,或者从高处跌落,以致肢体懈怠无力,这叫做体惰,治疗时可取小腹脐下的三结交。
厥痹,是厥逆之气上及腹部,治疗时可取阴经或阳经的络穴,但必须察明主病的所在,在阳经用泻法,在阴经用补法。
颈侧的动脉是人迎穴,人迎属足阳明胃经,在颈筋的前面。颈筋后面是手阳明经的腧穴,名叫扶突。再向后是手少阳经的天牖穴。天牖后面是足太阳经的天柱穴。腋下三寸处的动脉,是手太阴经的腧穴,名叫天府。
阳邪上逆而头痛,胸中满闷,呼吸不利,当取人迎穴治之;突然失音,喉舌强硬的,当取扶突穴刺之,并针刺舌根出血;突然耳聋,经气蒙蔽,耳失聪,目不明的,治疗时取天牖穴。突然发生拘挛、癫痫、眩晕、足软支撑不住身体,治疗时取天柱穴。突然热渴,腹气上逆,肝肺二经内蕴的火邪相互搏击,以致血逆妄行,上溢鼻口,治疗时取天府穴,以上五穴,即所谓的五后扁五部。
手阳明大肠经入于颧部而遍及全齿的,叫做大迎,所以下齿龋痛应取大迎穴,其恶寒的,用补法,不恶寒的,用泻法。足太阳膀胱经入于颧部而遍及全齿的,叫名角孙,所以治疗上齿龋痛,应取角孙穴及鼻和颧骨前面的穴,在刚发病的时候,如果脉气充盛,就要用泻法,反之则用补法。另有一说,可在鼻外侧取穴施治。
足阳明胃经有夹着鼻子循行而入于面部的,名叫悬颅。其经脉下行属于口,上行的由口入系于目本。应根据发病的部位取穴,泻有余,补不足;若取之不当,则可能泻不足,补有余,而适得其反了!足太阳膀胱经过颈入于脑部,直接连属于目本的叫做眼系。若头目疼痛,可以头顶中两筋间取穴。此脉入脑后,分别联属于阴阳二跷脉,阴阳变交会,阳入里,阴出外,交会于眼的内角。如果阳气偏盛,则两目张开,如果阴气偏盛,则两目闭合。
热厥证,取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肝经进行治疗。寒厥证,取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进行治疗,都应该留针。舌纵缓不收,口角流涎,胸中烦闷的,当取手太阳肺经穴。针刺正气虚的病证,应顺着脉气的去向施以补法;针刺邪气实的病证,应迎着脉气的来向施以泻法。
春季用针取穴于络脉;夏季用针取穴于肌肉与皮肤间;秋季用针取穴于气口,冬季用针取穴于经脉。凡此四时行针,应与时令的特征相适应、相谐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