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从痰火辨治痤疮

2011年06月19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医:从痰火辨治痤疮

 

 

 

中国中医药报

 

 

 

  痤疮又名“青春痘”、“粉刺”、“毛囊炎”,以青春期多见,好发于头面、颈项、胸背部。西医认为乃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所致。中医对痤疮的认识,医家莫衷一是。笔者有幸跟随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张德英教授门诊,观其治疗痤疮从痰火论治,临床疗效突出,故不揣肤浅,总结张教授治疗痤疮经验,以飨同道。

  治法

  痤疮既然责之于痰火,治疗当祛痰清火。张德英教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按照五行相生相克规律,对于祛痰火提出了消土生金法和繁木泻土法,再随证加减。

  消土生金法

  痰生于中焦,致使脾实,故首当泻土降浊,泻土则首推大黄,大黄又称川军,其气味苦寒,色黄属土,“色带黑乃水之色”(《痰证论》)是水反制土使之下降,故其有推陈致新之功,号称“将军”。土本生金,生金乃消土祛痰之王道,生金药则首推半夏,半夏采收于夏秋之际,其时乃阳升极而阴方降,其色白,其味辛,质地如金,故为金降之药。

  繁木制土法

  中焦痰浊土实影响一身气机,而肝主疏泄,木欲疏土,而土实太盛,此时则表现出弦滑脉。若土实太过,木不仅不能疏土,反致土壅木郁,则左关脉会表现滑而弦或无力而滑之象。此时则需繁木制土,药则首推麦芽,“麦芽乃大麦之芽,播种于春,至夏则熟,独得春木之气”(《痰证论》),《本经疏证》亦言:“迨接木令,则勃然长茂为尤盛,盖不致火旺,己自成熟,其为气寒气降,助木疏土。”

  病案举例

  案1 仁某,男,25岁,学生,2010年3月12日初诊。痤疮2年,满布于前额和面颊,大如黄豆,红肿,稍痒。舌不知味,口渴,自觉头蒙不清,睡眠不实,大便每日1~2次。舌暗,苔白腻,脉略沉,滑急洪,左关无力,右尺弦。诊为痰火伤肝及肾。处方:清半夏10克,瓜蒌20克,桔梗10克,炒麦芽10克,浙贝母10克,丹皮10克,酒大黄10克,秦皮8克,芦根7克,冬瓜皮6克,败酱草10克,苏子10克,白鲜皮10克,厚朴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时,痤疮基本痊愈,口已不渴,且已知食味,头蒙减,脉细,沉洪减,苔白腻,根底稍黄。上方减酒大黄、芦根,加藿香8克,茵陈12克,再随症加减,三周而愈。

  按:此患者乃痰生脾胃伤及肝,郁而化火,外发为痤疮,故脉滑急洪,左关无力,痰已下趋伤及肾,故右尺弦,寐不佳。木伤不能疏土,脾胃痰盛,水谷精微不得正化,致使清阳不升,头窍不得濡而蒙,咽不得润而渴,痰阻舌之脉络故舌不知味且暗。故用酒大黄泻土,且引上焦火下行;清半夏降浊,瓜蒌、桔梗、苏子化金祛痰。痰为阴邪,以降为顺,恐化痰凉降之力不足,故配以败酱。秦皮、丹皮、白鲜皮还有以皮达皮之意,且祛痰清火,使局部经脉循行通畅,同时用秦皮助肝祛痰,冬瓜皮补益肝肾。

  案2 常某,女,21岁,学生,2009年12曰4日初诊。痤疮1年,满布于面部,大如黄豆,且已化脓。大便1~2天1次,无其他不适。舌尖红,苔白,脉滑弦,左关滑而无力尺弱。诊为痰火盛,伤肝,水亏。处方:清半夏10克,藿香8克,连翘8克,蒲公英8克,浙贝母10克,败酱草10克,黄芩10克,大黄8克,瓜蒌20克,桔梗10克,丹皮10克,白鲜皮10克,冬瓜皮6克,苏子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再诊时痤疮已减半,后以祛痰火为主,随症加减3周而愈。

  按:此乃典型的心火与痰相合而致痤疮,痰火较盛,“热盛则肉腐,肉腐则化脓”,相当于西医的重度感染,故用疮家之圣药连翘以消痈,蒲公英以清热解毒。火盛反侮水,导致下焦水不足而上焦火燔灼,故用大黄泻土且引热从大便而出。丹皮为入心脉之药,且其为皮类药,以皮达皮而入肺,正如《本草崇原》言:“皮色外红紫,内粉白,乃心主血脉之药也,始生西北,气味辛寒,盖禀水金相生之气化……丹皮辛以散之,寒以清之……通调血脉。”取其清心及祛血脉之痰火。再合瓜蒌、桔梗、苏子、败酱草化金祛痰凉降之品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