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中医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有优势

2011年08月22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医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有优势 


 

 

□ 刘尚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糖尿病属中医之“消渴”病范畴。目前糖尿病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在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而中医药在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恰恰有很好的疗效。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0%~90%,主要表现为肢体对称性和神经病变性溃疡,最后因感染和坏疽而截肢。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控制症状、改善客观指标及远期疗效方面都显示了一定的优势。目前国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方面研究虽多,但从病程演变过程来看,瘀血是糖尿病日久的必然产物,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临床治疗原则虽以辨证论治为基准,但无论哪种治疗方法,活血化瘀均贯穿治疗始终,强调对患者进行分期辨证治疗。同时充分发挥中医综合疗法的优势,如针灸、推拿、按摩、气功乃至中药外洗、敷贴、耳穴等,在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方面,疗效优于西医。

  糖尿病性肾病:是在糖代谢异常情况下出现的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基础,微血管病变首先出现微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继而发生以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扩增为特征的肾小球硬化。晚期逐渐狭窄,终致闭塞,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3个病理类型,即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虚血瘀证、阴阳两虚血瘀证,整个病程始终贯穿着络脉瘀阻的病机。中医运用益气养阴、补肾、活血通络的方法,以减轻肾脏微血管病变,恢复微血管正常功能。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一种在发病学上与糖尿病相关的胃动力障碍并不伴有机械性梗阻的疾病,包括胃排空的极度延缓及与胃排空延迟有关的胃动力障碍。病情较轻者生活质量降低,血糖难于控制;重者威胁病人的生命,增高致死率。临床起病大多隐袭,呈渐进性,早期不易发觉,在一定诱因下临床症状突然出现而且严重。病人多以饭后早饱感、胃胀,以及恶心、呕吐、纳食减少甚或恶食、不知饥饿,或伴胃痛、上腹烧灼感等为常见症状。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可导致体重减轻、消瘦甚至恶病质。

  西医治疗除控制血糖外,主要使用胃动力促进剂。中医药治疗运用健脾化湿的方法,在减轻患者症状方面有特殊疗效。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病机由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进而演化为阴阳两虚,同时瘀血证贯穿始终且渐趋严重化,其中气阴两虚、瘀血阻滞为多数患者的主要证型。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促进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吸收等方面。中医药在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微循环,以及自由基活性上也有一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