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明辨虚实治寒热

2011年09月0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明辨虚实治寒热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此为阴虚不足,阴虚则热之证,应尊王太仆“寒之不寒,责其无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疗大法。方用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等。“热之而寒者”,指用辛热药物治疗寒证,病不愈而反寒者,是肾阳(真阳)不足的虚寒,而非有余之实寒;“取之阳”即治宜补其肾阳(命门真火)。此为阳气不足,阴寒弥漫之虚寒证,应采用王太仆“热之不热,责其无火,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疗大法。选方金匮肾气丸、右归饮等。笔者跟随姜良铎老师学习期间,亲见其临床遇到寒热错杂之证,不被假象所迷惑,而是在复杂的症候群中去伪存真,紧扣主要病因病机,合理用药。

  案1  林某,男,56岁。患者鼻衄量少,反复不止1周。头晕目眩,耳鸣心悸,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红,无苔,脉沉细数。探寻病史为过食辛辣、酗酒,内伤房事,肾阴暗耗,劳伤太过,虚火炎上,灼伤鼻络而发鼻衄。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衄。处方:生地黄30克,怀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桑白皮15克,白茅根15克,枸杞子15克,荆芥炭10克,仙鹤草12克,功劳叶12克。服上方3剂后,鼻衄已止,余症好转。为巩固疗效,上方去荆芥炭,加麦门冬15克,再进6剂,诸症悉除。

  按:肾为水脏,肾阴亏虚,不能克火,火热炎上动血而致鼻衄,反复不止。肾虚则髓海不足,不能濡养清窍,故眩晕耳鸣。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内动,则心悸。阴虚内热,故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肾虚腰府失养,则见腰膝酸软。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原则,当补不足之阴,以制亢盛之阳。方中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滋补肾阴,以制虚火;怀山药、茯苓补养脾肺之阴,以养肺济肾;知母、黄柏清热泻火,使火不动血;桑白皮、白茅根、丹皮清热凉血止血;仙鹤草、功劳叶为董建华“补气不上火,清热止血”之经验药对。全方共奏滋阴补肾,降火止血之效。

  案2  刘某,女,61岁。患者素有肺心病数年。近来气短喘息,不能平卧,面部及双踝关节浮肿,眼睑尤甚,身热,体温38.5°C,口干渴,不欲冷饮,纳谷未进,小便清,大便溏。就诊前曾静脉滴注青霉素、地塞美松、氨茶碱1周,又服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中药数剂。发热不退,气短喘息仍作,病情日重。切其脉疾数无根,唇虽干而舌润,身热但不喜冷饮。为真寒假热,虚阳外越之候,急投益气回阳,补肾纳气之品,以达引火归元。处方:人参12克,炮姜6克,五味子6克,麦冬12克,防己10克,甘草6克,金匮肾气丸10克(包煎)。服上方2剂后,喘息减轻,体温降至37.6°C。服7剂后,诸证悉平。于是上方加沙参10克,蛤蚧粉3克(分冲)、桑白皮10克,加减共服35剂,病告而愈。

  按:此病例为真寒假热之证。王冰注“(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句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此为治疗真寒假热之法,即用大热之附子、炮姜、桂枝以驱寒,《灵枢·终始》指出:“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此案用生脉散益气生津,意在“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制附子、桂枝引火归元,导火入宅,使水火互济,阴平阳秘,药证合拍,故取佳效。